冀教版六上科学教案5篇

时间:2024-09-23 作者:Gourmand

通过一份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表现,教案的设计可以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冀教版六上科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冀教版六上科学教案5篇

冀教版六上科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岩石,知道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2、观察常见岩石的标本,了解岩石的外形和特点。

3、选择一种常见的岩石,仿照花岗岩的示例,使用科学的语言对岩石进行准确、全面的描述。

4、学会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教学重点】

1、认识岩石,通过观察,了解岩石的基本特点。

2、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地描述岩石。

【教学难点】

了解岩石的基本特点,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地描述岩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岩石标本、学生自己搜集的岩石、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47页上的一首小诗。

你住在哪里?

山峰、溶洞、海底……

到处都有我的存在。

你有什么用吗?

造房、铺路、装饰……

我的用途可多啦!

你的年纪?

嗯——

让我想想。

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描述的是什么物质?

岩石。

3、这首小诗写出了岩石的哪些知识?

这首小诗写了岩石来自于山峰、溶洞、海底,岩石可以造房、铺路、装饰,岩石的年龄很大很大。

4、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常见的岩石。

5、板书课题:

6、常见的岩石。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初识岩石

1、同学们,你们见过岩石吗?你在哪里见过岩石?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哪里见过岩石?自己见过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出示课本48页有关岩石的图片,学生仔细看一看,初步了解这些岩石的样子。

4、出示课本48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5、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岩石的有关知识。

活动二:观察岩石标本,了解岩石特点

1、教师引导:岩石究竟有哪些特点?下面我们通过观察一些岩石的标本,来了解一些常见岩石的特点。

2、出示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石灰岩4种岩石的标本,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我们本次需要观察的常见岩石的标本。

3、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观察这些常见岩石的标本呢?又通过什么方法来观察呢?

全班交流,预设:

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断口上有几种颜色,颗粒是大还是小。

通过使用岩石在纸上画线等方法,来观察岩石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敲一敲、听一听的方法,来观察岩石相互碰撞的声音是清脆的还是沉闷的。

使用滴管在岩石上滴水的方法,来看一看岩石的吸水性如何。

仔细观察岩石,看一看岩石上有没有气孔、条纹或者其他花纹。

观察岩石上是否有动物或植物的痕迹。

4、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一边观察,一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5、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本小组观测的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

活动三:使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常见岩石

1、刚刚我们观测了几种常见岩石的标本,初步了解了这些岩石的一些特点,那么我们该怎样对这些岩石进行准确又全面的描述呢?

2、出示课本50页上面花岗岩的描述范例。

3、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看一看这段文字是如何科学全面地介绍花岗岩的?

预设:

介绍岩石一般的从分布、组成、质地、声音、吸水性强弱、是否有气孔等几方面进行。

4、下面我们选择一种岩石,仿造花岗岩的例子对这种岩石进行科学、全面、准确地介绍。

活动四: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1、展示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激发学生制作岩石标本的兴趣和意念。

2、教师引导:看到如此美丽的岩石标本,大家想不想动手制作岩石标本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做一做岩石标本吧。

3、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岩石,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的岩石给老师看一看。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各种岩石。

下面,我们就把大家收集的这些岩石制作成标本。

4、出示课本50页的下面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图,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了解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

预设:搜集→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按照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对自己搜集的岩石进行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然后形成岩石标本。

6、全班交流,展示本小组制作完成的岩石标本。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解了岩石的一些基本的特点,学会使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地描述一些常见岩石。最后我们还按照步骤制作了一些岩石标本。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岩石等方法,进一步探究岩石。

【板书设计】

16、常见的岩石

岩石的分布

观察、认识岩石

描述岩石

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冀教版六上科学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科学》四年级上学期教材共由五个单元组成:

有生命的物体、溶解、天气、磁铁、声音,分别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研究的问题,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3、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系统的科学观察训练。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好奇、爱问、爱想象。

2、让每一个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尝试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3、学习倾听别人的见解,尊重他人说话的权利;能运用各种方法记录与表达自己的事实。

(三)、科学知识

1、了解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围绕“溶解”的主题,运用对比思想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进行溶解的观察实验,进一步扩展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认识。

3、认识天气的最基本要素,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开展对天气现象的研究活动。

4、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不同磁铁之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5、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区别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区分乐音和噪音

三、教学实施要项

1、要求教师尽可能提供时间、空间,创造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积累和掌握某一科学事物的有关知识和观察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重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加强学生对事实收集和表达的指导与训练,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要求学生使用科学的.测量方法,要求学生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有关的现象。

3、在观察和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并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形成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

四、教学评价

(一)第一单元《有生命的物体》

1、小组形式开展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观察;

2、能系统地描述观察到的结果,并在班级进行交流;

3、能在观察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寻找资料,解释观察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并进行整理;

4、能在讨论中,提出新的、有意义的问题,根据事实陈述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5、能完成植物根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6、能对动植物的共同特点有正确的认识,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第二单元《溶解》

1、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善于提出新的、有意义的问题,乐于以不同形式参与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和对问题解决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经历;

2、学生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并能大胆想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3、学生能按要求进行过滤和加热蒸发的实验操作;

4、学生能在课外自觉地进行观察更多的其他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活动。

(三)第三单元《天气》

1、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参加对云和雨的观察、记录活动;

2、主动积极地讨论用不同的方法测量降水的多少;

3、用简单的方法进行降水多少的测量;

4、以简单的方法对风进行观测、记录;

5、比较好地坚持测定、记录一周的气温情况,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6、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并简单描述四种以上天气的名称和特点。

7、在经历各种活动的过程中,能较好地参与讨论与交流,与同学分享。

(四)第四单元《磁铁》

1、积极参与研究磁铁性质的实验活动,能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2、能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实验,操作实验;

3、能与同学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和制作任务;

4、能准确使用科学概念;

5、能解决实验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6、能进行小磁铁、磁力小车、指南针等实践活动。

(五)第五单元《声音》

1、应用以前学过的概念和技能参与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控制的探究活动;

2、利用比较的方法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分辨声音的变化;

3、用不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声的方法和原因;

4、能设计一个对比实验,验证声音在液体中可以传播;

5、能通过控制声音的研究,提出自己在控制噪声方面的想法。

冀教版六上科学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海洋占据了地球的绝大部分地方,也是我们人类最大的宝库,我们从海洋中得到了很多东西,所以我们也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学会如何和海洋相处,如何和大自然相处,因此设计“美丽的海洋世界”活动,带领幼儿认识海洋中的生物。

【活动目标】

1、能认识各种海洋生物。

2、能比较海洋和陆地环境的不同。

【活动准备】

1、各种陆地的动物图片(长颈鹿、老虎、鸡等)和海洋的动物图片(鱼、海星、螃蟹等)。

2、多媒体课件、自制陆地、海洋家园展板两块。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幼儿入场

随音乐《小鲤鱼》做律动入场。

二、谈话,观看影片

1、谈话。(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大海里有什么?大海一定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一起去看吧。)

2、观看影片。

3、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海里的生物)

4、它们生活的`地方和我们生活的地方一样吗?(比较海洋和陆地环境)

三、认识海洋里的生物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海洋动物的名字。(鲨鱼、

海马、蓝鲸、珊瑚、海星)

2、记住海洋动物的样子,了解它们的特点。

(幼儿自由说,教师适当的补充)

3、团体活动---选举最受欢迎的动物。

(1)、(出示五幅海洋动物图)每个幼儿投票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海洋动物。

(2)、评出最受欢迎的海洋动物,表示祝贺。

【活动延伸】——帮动物朋友找家

老师这儿还有很多动物朋友,有生活在海洋里的,也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我们把它送回家吧。

冀教版六上科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1.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5)与车型有关……

(6)与轮胎有关……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三、实验验证假设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注意:教师要根据所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实验验证的假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以方法上的正确指导,尤其要让学生知道每种实验哪些是要变化的.,哪些应该不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第37页下图所提供的实验报告记录让学生逐一讨论各种实验时应保持不变和需要改变的条件。)

3.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实验,领取相应材料,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几次,以防数据出现的偶然性,数据测量时要做到认真、准确、记录真实)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让全体学生弄清小车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5.布置课后任务: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一些实验去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但还有一些假设我们还没验证,课后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选择一些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并做好记录。(教师课后可作适当指导)

四、研究影响载重汽车行驶快慢的因素

1.我们研究了影响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因素,现在再让我们来研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与动力有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

与路况有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

与货重有关,货物越轻,走得越快;

3.实验验证: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汽车的动力可用加垫圈的方法,如课本第39页上图所示,定好起点和终点,确定好行驶距离,指导学生使用计时器,用好计时器。)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布置课后任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但有些假设我们还没去验证,课后也请同学们选择一些假设去做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

五、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两大项的研究:

一、研究了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二、研究了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学会了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再设计实验验证,并总结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希望我们同学能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不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冀教版六上科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悟海洋的富饶,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编—个小故事。

(2)体会句子分号与句号、逗号与顿号的不同用法。

(3)理清文章的条理,体会海洋的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洋的热爱之情。

(4)激发学生热爱、赞叹海洋的思想感情。

(5)激发学生探索海洋、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了解分号与句号、逗号与顿号的不同。

教学难点:

感受海洋的富饶和美丽,激发热爱海洋的情感。

教学准备:

海洋的图片或录像

一、听写、导入新课

1.教师组织学生听写卜列词语:

无边无际 溶解 物质 探索 宇宙 一尘不染

爱慕 富饶 诗情画意 宝藏

2、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重点为我们介绍的是海洋的富饶和慷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海洋,了解海洋的富饶和慷慨。

二、合作探讨,感悟海洋的富饶和慷慨

1、教师出示文中的过渡段,集体读。

“然而,最使我爱慕的,还是大海的富饶与慷慨,是它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我们最古老的祖先,如今又毫不吝啬地向人类奉献它的财富。”

2、引导学生抓住第二部分的要点:同学们,我们说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一自然段,你们知道课文接下来重点为我们介绍了什么呢?

3、读文,找出相应的段落。

海洋哺育了我们最古老的祖先:第三自然段。

海洋把财富奉献给人类:第四、第五自然段。

4、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1)结合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人类发展的历程,说说海洋在这一历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2)海洋把它的哪些财富奉献给人类?

(3)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海汗资源的资料。

5、集体反馈。

(1)指名说说人类发展的历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出示图例:

海洋的作用:

简单化合物→复杂化合物→蛋白体→细胞

海藻提供了动物生存的条件→三叶虫出现→出现鱼类→鱼登陆,在陆地上进化、繁衍

(2)指名说说,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认为海洋在人类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海洋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我们最占老的祖先,设有海洋就没有我们人类。

(4)教师导:海洋孕育了生命,是我们人类的摇篮。它像母亲一样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厂我们,又慷慨地奉献了它所有的财富。你知道海汗卫蕴藏着哪些财富吗?(学生先结合课文内容介绍:丰富的海产品、食盐、药材、石油、煤炭和许多稀有金属)

(5)引导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拓展知识,了解海洋资源。

6、教师小结:同学们,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财富,它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我们。此时此刻,你想对海洋说什么呢?(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对海洋的热爱、赞叹、感激之情)

三、发挥想象,展望海洋未来

1、指名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倾听,体会作者流露在其间的情感。

2、指名反馈:你听出了作者—份怎样的情感?(自豪、激动、无限憧憬)

3、教师导读:同学们,让我们怀着人类的自豪以及对海洋的热爱和赞叹,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4、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有朝一日,黑暗而深邃的诲洋底部,将会变成灯火辉煌的街卸神话的“水晶宫”,将成为人们安居的地方。请大家大胆地展开想象,说说海洋的未来。(学生自由地说—说)

5、教师指导学生编故事。

(1)故事要有一定的主题。

(2)要以海洋的未来发展为背景。

(3)故事情节完整、生动、具体。

6、学生在小组内编故事。

7、组长推荐好的故事在集体内交流。

四、课堂作业

教师总结:同学们,海洋蕴涵着丰富的宝藏,还有很多人类没有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未来的海洋等着你们去开发和创造!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课堂上编的故事进一步完善,然后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