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师节教案5篇

时间:2024-09-01 作者:Indulgence

教案的准备工作能够让教师更好地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认真撰写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规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讲解,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教师节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教师节教案5篇

中班教师节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2、能用较清楚的语言介绍自己送给老师的礼物。

3、通过送礼物、说祝福等形式、大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情感。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1、各种纸、水彩笔、胶水。

2、教学音带《我为老师唱首歌》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引出教师节的话题。

(1)提问:歌曲里说了什么?今天是什么节日?

(2)小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是全体教师的节日。老师在这一天都会和快乐,因为有很多的人会祝福我们。

2、幼儿回忆老师关爱自己的事例。

(1)老师平时都为你们做过什么?

(2)你想对老师说什么?你还想用什么方法表达对老师的祝贺。

3、播放教师平时工作的课件,幼儿认真观看,了解老师的辛苦。

4、幼儿制作礼物。

(1)请幼儿讨论:你想做什么礼物?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制作礼物。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礼物。

5、幼儿送礼物。

(1)在歌曲《我为老师唱首歌》的音乐中,请幼儿为老师送上礼物并向老师说一句祝贺的`话。

活动建议与提示:

1.将幼儿制作的礼物布置成展示角,大家共同欣赏。

2.活动前可开展相关的社会活动,了解老师的辛苦。

3.可鼓励幼儿将礼物送给园长,其他班的老师或保育员。还可以组织庆祝教师节的全园大型活动,请幼儿表演节目,说祝贺的花语,送上自己自制的小礼物。教师对幼儿的祝贺白哦是感谢并提出心中的希望。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表现的很活跃,大部分孩子们都知道9月10号是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要跟老师说节日快乐!此次活动中我也设计了许多问题来为目标服务。如你喜欢你们的老师吗?你喜欢的老师是长什么样子的?你为什么喜欢喜欢你的老师呢?等等。

小百科: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

中班教师节教案篇2

一、活动目的

充分利用教师节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弘扬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激励全校教师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热爱教育事业;努力建设一支“志存高远,严谨笃学,师爱为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增强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得利用教师节日收受学生家长的馈赠等);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励全校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学校教育和教师个人的提升和发展。

二、活动主题:

(教师)走进学生心灵,让彼此不再遥远(学生)感恩老师,让心灵飘香。

三、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四、活动内容:

1、师生活动:师生共庆教师节。

活动时间:暂定在x月日下午第二课后,x月日下午的第三课调至中午进行。

活动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师生共庆教师节文娱活动,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必须到班参加。各班与x月日前将简单的活动方案上报级部。

责任人:各级部、各班主任。

2、家长活动:家长眼中的好老师。

活动方式:学校给每位家长发一封公开信,请家长写一写他所认识的实验初中的好老师。作品直接发至学校邮箱。

活动时间:x月日前。

责任人:政教处。

3、教师活动。

(一)师德修养教育活动方式: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服务意识,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新理念。

2、发短信希望全体教师:学心系祖国,乐于奉献的精神,做一个爱岗敬业的模范;关爱学生,锐意进取,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做廉洁从教的楷模。

活动时间:x月日前

责任人:党总支、校长室

(二)一则爱生格言。

活动要求:全校教师每人撰写一则敬业爱生格言,上报年级部。

活动时间:x月日前

活动方式:

1、级部评比。

2、教室内张贴。

3、汇编成册。

责任人:各级部

(三)一篇爱生故事。

活动要求:全校教师每人撰写一篇爱生故事,内容以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历过的感人小故事为主;体裁不限,小说、散文、叙事诗等均可;故事要真实(比如时间、班级、学生姓名等),有真情实感,字数一般以800~1500为宜。

活动时间:作品在x月日之前上交年级部。

活动方式:

1、级部评比。

2、推荐发表。

3、汇编成册。

责任人:各级部

(四)为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献一言。

活动要求:各级部老师群策群力,积极为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献计献策。

活动时间:x月日下午学生放学后。

活动方式:茶话会(级部做好记录)。

责任人:各级部。

(五)结对一名特殊学生。

活动要求:对特殊学生(经济贫困的家境贫寒学生、思想贫困的行为越轨学生、精神贫困的留守流动学生、学习贫困的学习困难学生等)实施“五个一”手拉手爱心教育工程。

一次谈话:结对老师每周至少与帮扶学生见面一次,学生回报学习和生活情况,老师进行爱心谈话。

一次了解:结对老师每周至少向班主任了解一次帮扶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表现状况。

一次电话:结对教师每月至少打一次电话与家长交流帮扶学生的情况。

一次见面:帮扶教师与学生家长一学期至少见一面。可以家访,也可以在校约见家长。交流学生在家、校的表现,增强家校教育合力。

一次总结:每学期末,帮扶教师要对结对学生爱心教育的过程、结果进行总结,上报校政教处。

活动时间:本学期。

责任人:各级部。

4、学生活动。

(一)“难忘师爱”征文。

活动要求:用自己生动的语言、感人的故事,叙写在个人成长历程中令人难忘的老师,用一两个感人的故事讲述老师为人师表的风范;或者老师的言行曾对自己的成长产生过的影响等等。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内容真实,主题突出。

活动时间:x月日之前活动方式:各班语文老师初评,每班选出5篇,参加年级部评比。

责任人:各级部语文教研组

(二)一则感恩老师的感言。

活动要求:说出你内心最想对老师说的话,说出你对老师的祝福和感谢,也可写在贺卡上,交给老师或邮寄给老师。

活动方式:每班评选出5条,交各级部。

活动时间:x月日前。

责任人:各班主任。

(三)一个美丽的瞬间(摄影图片征集)。

活动要求:学生中的摄影爱好者及时记录下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的感人画面,要求配上简短的创意说明。每班不少于5幅作品,其中必须有月日师生共庆教师节活动图片1张。

活动时间:x月日前活动方式:

1、级部评比。

2、级部摄影图片展。

责任人:各级部

(四)给老师提一条建议。

活动方式:由学生自己以书面的方式给某某老师提一条建议或者以“某某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出对某某老师的建议(学生可署名,也可不署名)。

建议直接交给政教处,然后由政教处转达。

活动时间:x月日前。

责任人:政教处。

五、其他说明

1、各级部要根据此活动方案,制定出级部具体实施的活动方案,并注意收集相关材料。

2、提倡各级部开展其他有创意的“尊师爱生”活动,但必须提前制定好活动方案,校长室同意后方可实施。

中班教师节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认识房屋建筑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2. 能用废旧吹塑纸进行加工,拼贴房屋,并能较合理的安排画面,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 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范例若干张,各种形状的房门、窗户、屋顶等吹塑纸贴绒教具若干。

学具准备:

1.装有废旧吹塑纸的筐子6个。

(1) 1筐内装成品图形。(全部都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

(2)4筐内装一部分成品图形一部分半成品图形和一小部分不规则图(半成品图形是指大小不同的吹塑纸长条,需要幼儿经过简单加工即可使用的图形;不规则图形是指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吹塑纸碎片,幼儿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工。

(3) 1筐内装一部分半成品图形一部分不规则图形和一小部分成品图形。

2.剪刀每人一把,每组抹布一块、浆糊一盒。

幼儿知识准备:课前带领幼儿欣赏过各种房屋建筑;幼儿有过一定的粘贴和剪贴的经验。

环境准备:

课前在教室中布置有各种风格建筑的挂历画。

教师准备:

将幼儿按能力分为好(6人)、中(24人)、差(6人)三组,操作材料配备如下:好1(3),中1(2),差1(1)

活动过程

一. 引起兴趣。

我们欣赏过许多漂亮的房屋,那些都是建筑师们动脑筋设计出来的。今天我们也来做小小建筑师,设计自己最喜欢的房屋,好不好?

二. 引导幼儿观察楼房的结构和造型。

1.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挂历纸上都有些什么?(大楼房)

2.这些大楼房由哪些部分组成?(墙、房顶、门、窗)

(1)你们看到的墙是什么样的?(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大、有的小,就象各种各样的长方形)教师鼓励幼儿讲述,同时出示贴绒教具如:

(2)欣赏老师的所有的`屋顶都一样吗?(教师鼓励幼儿讲述,同时出示相应的贴绒教具)

(3)房屋的窗户都一样吗?你见过什么形状的窗户?

(4)每座房屋的门都一样吗?你见过什么形状的门?

长方形的门,如: 两种图形组成的门。

(5)小结:每座房屋都是由墙、屋顶、门和窗户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

三.、向幼儿介绍吹塑纸贴画,欣赏老师的作品。

1.出示范例。这是老师设计的楼房,你们看看他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向幼儿介绍吹塑纸,并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我们布置教室用剩下的废旧材料,我们可以把它们重新利用,制作成精美的图画,激发幼儿制作的欲望。)

2.欣赏范例。你们最喜欢那一幢房子,为什么?(引导幼儿注意造型别致的房门、屋顶、窗户。)

3.如果你是建筑师,你准备设计什么样的房子?准备给谁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四.、交待作画要求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不同颜色的废旧吹塑纸。马上,老师要请每个小朋友来做小小建筑师,自己设计最喜欢的房屋,可以是你见过的,也可以是你想出来的。在贴之前,小朋友要想好,你想做什么样的房屋,然后到筐里挑选你所需要的形状,如果没有你想要的形状,你也可以自己来剪,剪好之后,就把它拼在图画纸上合适的位置。拼好后,先贴房顶和墙体,再贴门和窗。

五、.幼儿操作,教师个别辅导。

1.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剪出自己想要的图形,并能贴出各种造型的楼房。指导能力弱的幼儿选择相应的图形拼贴楼房。

2.提醒幼儿剪刀用完后放回盒内,剪下的碎纸放回筐中,供其他幼儿挑选。

六.、展出并评价幼儿作品.

鼓励全班幼儿细致独立的作业态度,并引导幼儿欣赏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布局合理的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面对这个绘画内容,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避免教师传统的讲解示范,而是更多的发挥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高级建筑师》的课堂上,我们没有对孩子进行面对面的示范绘画。我们用ppt先让孩子认识了许多造型各异的房子,让他们从中获取灵感,然后让大家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和设想,最后进行自己的创造。

中班教师节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

2、能用“老师,祝您……”“祝老师……”等句式表达对教师节日的祝福。

3、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热爱之情。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事先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听收音机、看新闻、读报纸,了解有关教师节的内容。

课件准备:老师带幼儿活动的图片5张;《老师的节日》图片6张;介绍教师节的录音。

活动指导

观察课件中的图片,说一说教师的工作。

——图片上老师在做什么呢?你们觉得老师辛苦吗?

小结:老师一天很辛苦哦,教会小朋友很多本领的同时,还要照顾好每个小朋友。

播放录音,了解教师节的来历。

——今天是几月几日,是什么节日?今天还有谁也过节呀?

小结:今天是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是所有的老师,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老师的节日。

我给老师送祝福。

1.观察课件《老师的节日》中的第一幅图。

——图上的'老师为什么这么高兴?你觉得,小朋友对老师说了什么?

2.小朋友使用“老师,祝您……”“祝老师……”等句式对教师说一句祝福的话。

互相交流送祝福的不同方式。

播放完整课件《老师的节日》,引导幼儿说出教师节送祝福的方式。

——除了说祝福的话,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表达对老师的爱呢?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找一位喜欢的教师,用某种方式表达对教师的爱,如抱抱教师、给教师捶背、亲亲教师、送一幅画给教师……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表现的很活跃,大部分孩子们都知道9月10号是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要跟老师说节日快乐!此次活动中我也设计了许多问题来为目标服务。如你喜欢你们的老师吗?你喜欢的老师是长什么样子的?你为什么喜欢喜欢你的老师呢?等等。

中班教师节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正确表现人体各部位的结构关系和发型,巩固画正面人物的技能。

2.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绘画表达能力。

3.加深孩子对老师的爱。

4.感受教师节的快乐。

5.知道教师节的日期。

准备工作:

1、请配班主任配合上课。举例。

2.绘图纸和油画棒。

3.扇画。

活动流程:

一、引出教师节,引入活动,引起孩子的兴趣。

老师:孩子们,我们班有多少老师?你叫它们什么?今天,老师想让孩子们画一幅老师的画。画完之后,你会交给老师吗?

第二,引导孩子观察老师的特点。

老师:现在我们来看看x老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长发、短发、直发、卷发、辫子等。)你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什么风格?衣服有什么特点?(比如图案什么的)

请仔细观看,请小朋友回答。

老师:我们来看看x老师的胳膊在身体的什么位置。腿在身体的什么地方?你的胳膊和腿是如何运动的?看眼睛在脸上的位置。眼睛上方有毛发。现在大家都用手摸头发。光是长在他们头顶上的吗?

请仔细观看,请小朋友回答。

三、讲解要求,幼儿绘画,老师指导。

老师:可以画一个老师,也可以画两个老师。要画出老师的头发和服装的'细节特征,先画头部,再画身体,最后画胳膊和腿,把老师画得很漂亮。儿童画,老师巡回指导。1.鼓励孩子大胆画画,发挥想象力,画出每个老师不同的特点。

2.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掌握人体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和比例。

3.鼓励能力强的孩子可以画出老师的侧面像。

第四,评价工作,结束活动。

1.老师:让我们来看看。哪些画是赖老师画的?哪些画是杨老师画的?

2.孩子们欣赏彼此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