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之歌教案7篇

时间:2024-07-07 作者:betray

制定生动生活化的教案能够让学生更易于理解知识,详尽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树之歌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树之歌教案7篇

树之歌教案篇1

教材简析:《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跟唱。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进一步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长江。

5.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

关键处处理:1. 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

2. 用直观的课件、音乐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导学生翻阅本单元教材,导课。

同学们,中国有两条大河,横贯中国大半个国土,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你们知道是哪两条河吗?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描写介绍母亲河的文章。请同学们浏览本单元内容,看看都有哪些课文,分别写得是什么内容。

二、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介绍长江,对长江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多年之前,有一部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其中的主题歌《长江之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播放《长江之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放声朗读几遍课文,结合预习,了解大意。

四、指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分男女生、同位朗读,全班齐读。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给以指导。

六、再读诗歌,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

1.再读诗歌,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段歌词相互照应的表达方法。

七、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引导学生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你的视角呢?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八、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课文。

1.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大声朗诵,试着背诵。

2.指名背诵。

九、欣赏并跟唱《长江之歌》。教师放录音,学生欣赏并跟唱。

十、质疑问难。

十一、探究:为什么把长江比喻成母亲?

十二、课时小结。

作业设计:

1.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3.《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树之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2、激发学生对杨树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教学难点:

仿写诗歌第二节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学法指导:

读、说、感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认读词语、出示诗句读一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明确任务:5分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生字的问题,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现在大家想想这节课我们应该解决哪些问题(自由发问)

二、品读课文,体验情感:15分

(一)自学:读中悟,悟中读。

1、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喜欢哪小节就读哪小节。

(1)一生朗读,众生听、评。

(2)生讲他为什么这么读。

(3)其他跟读。

(二)交流:整体感知。

1、谁能把描写大叶杨可爱形象的'那一小节读出来,比一比,谁读得最可爱。

2、人们又是怎样在大叶杨下快乐地生活的,谁来读一读,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高兴、快乐、开心的语气)。

3、同桌交流学习第三小节,相互评价读文。

(三)诵读

熟练朗读,背诵全文。

1、找同学推荐学生读文,其他同学感受全文,练习背诵。

2、同桌合作,练习背诵。

3、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1、小组评比读。2、画大叶杨。3、配乐朗读。)

每一读一画都要点拨到大叶杨带给人民的快乐幸福。

三、激发想象,拓展延伸:8分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很多快乐,它也一定很快乐,因此大叶杨常哗啦啦地唱歌,同学们听过吗?

想一想,大叶杨会唱什么呢?

2、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四、课堂小结:2分

树木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他们无私的为人类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还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快乐。让我们好好珍惜、好好爱护这位朋友。

五、当堂检测:10分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填空:

杨树为谁唱歌?

唱给( ),

伴他( )。

唱给( ),

陪他( )。

唱给( ),

和他( )。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再听听自己喜欢的树在唱什么歌,写下来。

板书设计:

杨树之歌

小宝宝

喜欢唱歌 老奶奶 快乐

老爷爷

树之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掌、装、耐、疆、银、化6个生字;会写壮、化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各种树木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化”的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摘星星游戏巩固生字(杨桐松柏棉枫杉桂梧桦),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字、组词。

2、教师出示本课10个表示树名的词语,引导学生认读,并选择最喜欢的树或最熟悉的树介绍样子。

二、读中感悟,合作识字

1、教师引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并说说11种树的特点,并用横线画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句。(1)思考并回答:第一句介绍了哪些树?各自有什么特点?(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第一句。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对比学习“壮”和“装”。(1)引导学生回答:第二句介绍了什么树的什么特点?(2)课件出示梧桐树和松柏的叶子,引导学生辨别,朗读相关句子,背诵。(3)教师板书“装”和“壮”,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对比识字。“壮士”穿上衣服,就有了“服装”。(4)教师引导学生扩词区别两个生字。(壮士、壮实、粗壮、壮大等;服装、军装、包装、安装等)。

4、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三句,学习生字“耐”“守”“疆”。(1)联系课文中句子理解“喜暖、耐寒、活化石”等词语的特点。(3)教师板书“耐”“守”“疆”,组织学生展开同桌合作,商议识记方法。(4)引导学生对照课件中的图片背诵这句话。

5、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四句,学习生字“银”“化”。(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2)教师板书“银”“杉”“化”“桂”4个字,组织学生交流识记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银杏和水杉被称为活化石?(因为银杏和水杉生存的年代久远。)(4)引导学生背诵第四句。

6、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并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

为了避免单一出示生字集中学习,要借助语境识字,把识字和读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趣味识字。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写字表的“壮”和“化”两个字,指出难写的笔画。(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一边写一边说清每一个笔画的书写方法。(“壮”右边的第一横略长,写在横中线上,“化”右部第一笔是撇,不是横,而且要出头。)

3、学生在写字表中练习书写。

4、教师巡视,予以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把课文背诵给家人,根据他们的建议再背一背。

2、把你了解的树介绍给家人。

板书设计

2.树之歌

外形颜色各不相同

爱护树木绿色家园

树之歌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交流、讨论。

5。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拥抱着大地

从空间上描写歌颂

宏伟气势哺育儿女的胸?

悠远久长苦难的过去

从时间上描写表现光辉的现实

功在千秋灿烂的未来

赞美之情崇敬的情感

抒写表达

依恋之情热爱的情感

树之歌教案篇5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歌声,非常动听,有小朋友唱的,有小鸟唱的,还有小蜜蜂唱的……就连杨树也会唱歌,而且非常美妙,想听吗?

板书课题:指导“之”的读音和写法,同学书空。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指导说。

三、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想方法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生字并检查。

3.全班交流识字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困难和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同学认读含生字的词句,检测认字效果。

5.同桌互相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对自身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2.同学汇报,教师指导同学读书。

准能把自身读得最好的诗句读给大家听?根据同学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理解:聊家常,悠闲。

3.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4.背诵自身喜欢的诗句。

五、语文实践,拓展延伸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师举例:“哗啦啦、哗啦啦,小婴幼儿,快来吧……”

“老奶奶,头发白……”

“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2.同桌编一编,唱一唱。

3.指导唱,评议。

4、同学们,大叶杨是我们的朋友,其它的树也是我们的朋友,你能说一说自身熟悉的树吗?

①小组交流自身曾观察过的',比较熟悉的树;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全班交流;

③把自身说的写下来。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同学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诗句。

3.描述自身熟悉的树。

树之歌教案篇6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读准字音

1.教师朗读,进行语言示范。第一遍,学生看课文及汉语拼音;第二遍,学生轻声跟读。

2.着重读准下列几组字。

(1)从走采族赞(平舌音)

(2)山春汁长尘纯(翘舌音)

(3)奔亲新(前鼻音)

(4)丰惊情声清(后鼻音)

(5)乳女恋(区分声母r、n、l)

(6)哺育磅礴荡涤(生词)

(7)(你)的(荡涤)着(轻声)

3.选几名读得比较好的学生领读。

二、把句子读连贯

1.请几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朗读,纠正朗读时拖音等不良习惯。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连贯:词与词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要适当的间隔;有间隔,但不要把这种间隔过分突出,要用较自然的语调把句子连起来。

3.指导学生读好逗号、分号、句号之后以及两节之间的停顿。

三、把握恰当的音量

1.明确关于朗读音量的要求:个别朗读,要让教室里每个同学都听得清楚,听得舒服。

2.指导学生做好朗读的姿态和心理上的准备:上身、喉头、口腔要放松,呼吸自然,克服腼腆心理,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来。

例句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音量处理中等偏低音量,并稍带委婉舒缓。

较强的音量,并渐渐高昂有力。

理由赞美长江像母亲一样养育中华儿女,满怀感激之情。

表现长江特有的宽广雄奇的地理态势和磅礴有力的气势。

3.指导学生朗读。(不同的同子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朗读时,其音量也应变化)。

四、简析课文内容的重点

第一节第一层,从空间角度表现长江气概;

第二节第一层,从时间角度表现长江气概;

第一节第二层,讴歌自古以来长江的功绩;

第二节第二层,讴歌在新的时代长江的功绩。

五、示范朗读

1.选出读得最好的学生示范朗读;

2.全班进行有领诵、齐诵的表演朗诵。

六、放影片《话说长江》片首录像,演唱《长江之歌》

树之歌教案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杨”字

2、在读书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出现的树木名称。

3、根据树木的特点能在插图中找到每一种树。

教学重难点:

在读书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出现的树木名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歌

刚才我们一起唱了一首歌,谁能告诉老师,这首歌的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树的儿歌。板书课题树之歌

1、看老师写课题

2、谁想变成一棵小树读读课题?

一、学习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ppt

2、生自读课文

3、检查朗读情况

过渡:有了拼音的帮助难不倒我们,下面老师提高难度读儿歌,敢接受挑战吗?

二、出示自读提示

1、用小手捂住拼音读儿歌,看谁没有了拼音的'帮助,依然能读正确。

2、检查评价

过渡: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刚才我们读儿歌用上了眼睛和嘴巴,这次再用心读好吗?

三、读文提示

默读儿歌:边读边用心思考,圈出儿歌中出现的数目名称。

1、生边默读边圈。

2、谁能按顺序说出儿歌中出现的树?

a指导写“杨”。

b生描一写二

c生继续说完剩下的树木名称,完成板书。期间,告诉孩子们松柏是两种树,桦树有白桦。

3、仔细观察这些树名,其中藏着许多像“杨”这样的字呢?

a出示ppt观察这些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b继续出示ppt,这样的树还有很多,你们猜猜他们都是什么树?

c我们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又认识了一些树,如果想知道这些树长得什么样赶紧和爸爸妈妈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吧!

四、做游戏

1、接读游戏

老师读树名,学生读树的特点。

2、问读游戏

()高?()壮?

3、看屏幕读

五、找树

1、刚才我们熟记了树名,知道了每种树的特点,但文中的插图都是什么树,你们知道吗?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准确耳朵找到每一种呢?生答(找特点)

2、老师举例子:比如我读杨树高,我就知道高高的是杨树,那么我就在图中找最高的那一棵!

3、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读一二句话看谁能把这两句话中的树找到,找到一种就在树木的旁边标上树木的名称。

找到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水杉

4.读三四句话看谁能把剩下的树找到?

过渡:刚才我们根据树木的特点找到了11种树,下面谁能把这些树木的特点读出来?

a指导读

b拍手读

c随音乐读

六、老师也编了一首儿歌出示ppt

1自读

对照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树,还为他编写了儿歌。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的树等着我们去认识呢!回家之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大自然中认识树木,记得写下他们的名字哦!

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榕树梧桐树

枫树松柏

木棉桦树

银杏水杉

金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