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制定过于理想化的教案,设计生动活泼的教案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10的加减法教案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10的加减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估算。p39—p40例1、例2、例3,课堂活动1、2,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2、让学生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这个季节也是各种疾病流行的发病期,为了小朋友能健康的成长,我们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准备预防乙脑的药片,每人吃一片。我们学校有男生315人,女生408人。请小朋友算一算大约要准备多少颗药片?
二、探索加法的估算方法
(一)教学例1
1、学生独立列式,再指名说出算式,师板书:315+408
2、生先自己独立思考大约得多少,再对同桌说一说
3、全班交流汇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种:把315看作300,408看作400,300+400=700,所以315+408≈700
二种:把315看作320,408看作410,320+410=730,所以315+408≈730
三种:乙脑药片的颗数比700多,比800少。
……
4、估算结果怎样写?估算的结果样=表示行不行?为什么?你能创造一个符号表示估算的结果吗?
估算结果用一种新的符号≈来连接。介绍≈的读法,让学生试写≈。
(二)教学例2
1、师出示例2的教学图,学生看后,自己独立列式,再计算,直接填 写在书上。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注意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3、师根据生的回答并板书算式。
4、观察例1、例2这两道题,我们在估算加法时是怎样算的。小结估算 方法:在估算时,可以看成整百或整时的数计算,由于是估算,因 而得到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只是一个大约的数。
(三)教学例3
1、生独立读题后,再列式估算。
2、同桌互相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师指名全班交流汇报,再板书估算的过程。
327-187≈( )元
一种:把327看作300,把187看作200,300-200=100,所以327-187≈ 100。
二种:把327看作330,把187看作190,330-190=140,所以327-187≈ 140。
……
535-327≈( )元
把535看作540,把327看作300,540-300=240,所以535-327≈240。
……
4、师强调在减法的估算时,如果买东西需要回答够不够,一定要注 意,特别是回答还差多少钱,一般回答只能多,不能少。
(四)小结: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很多,可以把加数、减数、被减数看成比较接近的 整十数、整百数、,也可以用补移的方法,因此估算的结果也不是唯一的。
三、课堂活动:
p41—1、2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六1—7题。
10的加减法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表格、卡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以前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1、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9+2、9+6、9+9
生:一个加数都是9。
师:另一个加数有怎样的变化?你能说说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师:第2列算式分别是什么?生:8+4……8+9
师:观察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加数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个加数又逐渐多1。
2、 师:它们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和也逐渐多)共同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1: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7+9=
3:6+5= 6+6= 6+7= 6+8= 6+9= 5+6= 5+7= 5+8= 5+9=
4:4+7= 4+8= 4+9= 3+8= 3+9= 2+9=
3、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教师小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分发蓝色计算本子,请有儿完成地17-18页20以内加法练习。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作业批改。
活动反思: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10的加减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检验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索的精神。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东营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每个公民都要为建设文明、卫生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1: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生2:我们要保护环境,不随便扔垃圾。
生3:
师: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能随便扔垃圾,但是我们日常生活能产生很多的生活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我们可以对垃圾分类处理。一般情况我们把生活垃圾分为四类(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布图),其中纸张和废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
(1)采集信息
师:从这个表上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指名23名学生回答。
(2)处理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纸张和食品残渣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师:我们一起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师:你能说说计算过程吗?
指名回答。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提出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生2:危险垃圾比食物残渣多多少?
生3:食品残渣和危险垃圾一共占几分之几?
(教师根据需要在黑板上板书。)
(3)探索方法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你能自己列出算式吗?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师:这个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我们学习的分数加法分母都是相同的,今天学习的加法分母不同。
师:这就是今大我们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0的加减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的验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10;1=12/();1=20/()
1=()/8=11/()=()/100=()/()
2、说说下列各题中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并解释分数的意义: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在一块稻田里插秧,第一天插了全部的11/20。
(3)一批沙子,砌墙用去全部的1/4,修操场用去全部的2/5。填沙坑用去全部的1/10。
[第(1)、(2)题指名答,第(3)题同桌交流再反馈]
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1、以上面2中的第一小题为例,请学生补问题,并尝试列式计算。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学生补上问题,尝试列式计算。
(3)反馈思考过程。
(4)教师点拨强调:在18这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把“1”看作8/8,并用圆形纸片演示算理。
(5)设问:你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
(6)学生尝试验算,并谈谈方法。
(7)专项练习。
131716110
说说把“1”看作积分知己。
2、探究连减:把上面2中的第二、三题补上“求剩余”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1)学生常识列式计算。
(2)反馈方法。
第二题:1-+7/2020或1-(7/20+11/20)
第三题:1―1/4―2/5―1/10或1―(1/4+2/5+1/10)
教学过程
备 注
(3)质疑:为什么把第二题中的“1”看成20/20,而不把第三题中的“1”看作4/4、5/5或10/10而要看作20/20?
(4)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专项练习:先说说把“1”看作几分之几,再填空并说出结果。
(1)1―1/8―3/8=()/()―()/()―()/()=
(2)1―7/12―1/12=()/()―()/()―()/()=
(3)1―1/4―3/8=()/()―()/()―()/()=
(4)1―1/8―3/10―1/4=()/()―()/()―()/()―()/()=
4、同桌相互出题计算:要求每人出一题,最好是连减。
从所编习题中让学生感知:有些算式能减,有些算式不能减,因为所编的习题不管后面连续减去几个真分数,这些真分数的和必须小于1才能相减。
三、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
(1)1―1/8―3/8=()。
a、1又1/9b、8/9c、1/9
(2)1―1/8―3/10―1/4=()。
a、1/4b、1/3c、1/12
2、应用训练。
(1)一根钢条长1米,截去2/5米,还剩多少米?
(2)果园里计划用一块地的2/5种桃树,1/3种梨树,剩下的种苹果树。种的苹果树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①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②讨论:为什么第一题要写单位名数,第二题则不写?
四、课堂
师生谈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2、在解答“1减去真分数”的有关应用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求未知数x:
x+4/15=11-x=5/21x-1/6=515+x=4/5
计算方法学生较易掌握。难点是部分学生尚不能清楚地明白单位“1”和分数的关系,这是分数应用题不同整数应用题的地方。
10的加减法教案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练习十四第5—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估算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或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回顾再现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请学生交流: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直接引起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回忆。)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口算:
2、解方程
x+=—x=
x—=x+=
3、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
(1)学生先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合理猜测。(鼓励学生进行有根据地猜测和推想)
(2)学生每人选做两组题,计算后思考其中隐藏的规律。
(3)请学生先和同桌进行交流,再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每组题中的两个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也是1,把这样的两个分数相加、减,得数的分母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乘积,而分子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和或差。(教师及时学生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练习,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三、自主检测、完善
1、出示练习十四第6题。
(1)理解题目意思后,学生先独立思考进行解答。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2、出示练习十四第7题。
(1)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看看哪几题的结果接近1/2,再计算。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及时。
3、解决问题。
(1)出示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独立解答,然后进行交流。
(2)出示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认真看图,收集从图中获取的信息,然后独立思考并解答三个问题。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解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4、补充练习
1、食堂运来一批大米,第一周吃了总数的4/15,第二周吃了总数的7/60。这两周一共吃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2、张大伯收了1/2吨西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5,还剩总数的几分之几?
3、一个最简分数,分子减去1,约分后是5/6,原分数是多少?
4、一个分数,分子、分母之和是29,如果分母增加13,约分后得1/6,原分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同桌之间可互相解答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测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知识的`检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四、归纳课外延伸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练习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练习课,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还能运用已学的运算定律、性质等进行简便计算,效果比较好。但在拓展练习中,很多学生受思维定势,打不开思路,经提示和部分学生的引路,知道了很多的思考方法。另外在练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练习,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通过测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知识的检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10的加减法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认识、比较分数的大小、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之上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过程,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因此要先通分。并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继续学习分数混合运算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等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大部分都喜欢数学,但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以及家庭教育的不同,还存在着一些后进学生。我对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是非常认可的,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这对本课的学习有正迁移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但学生也很容易受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影响,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要将分子、分母分别相加减就可以了。对本节课具有一定的负迁移作用。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转化、迁移类推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丰富数学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10的加减法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4和5的组成,能够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2、经历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任务:
1、通过动手操作、练习等形式完成对目标1的检测。
2、通过口头提问、练习等形式完成对目标2的检测。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直观地了解4、5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设置多种问题情境来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经历具体抽象的探索过程。所以我采用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且使用数学课件、教具图等直观教具。
关于学法,新课程的最高理念为: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做到好学、乐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并且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经历了探索、交流的.过程,才能牢固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教学过程:
一、忆旧迎新 趣味导入
出示课件,复习巩固。
二、利用情境 探索新知
1. 情境导入
师:大家复习得真好,大家掌声鼓励鼓励自己。
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一个学生主动示范)
师:那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组成。(板书课题:分与合)
2. 探索4的组成
出示篮子和向日葵的教具,孩子们上台来分一分,摆一摆,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
3. 了解4的组成
总结孩子们摆的结果,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组成4.
4. 探索5的组成
出示盘子和玉米的教具,孩子们上台分一分、摆一摆。
5.师生共同玩猜球游戏,探索3的组成
三、自学指导 展示评价(对数游戏)
对数游戏:介绍游戏规则:老师报4,同桌一人说我出1,另一人说我出3,两人一起说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这样既可巩固有关数的分与合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四、引导总结 交流收获
出示4和5的组成的教具,孩子们读一读,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五、巩固诊断 夯实基础
出示练习题。
课堂总结:
你今天都学习了什么?能不能回家跟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
10的加减法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字朋友了?(生自由回答0到7)小朋友们的脑子真是棒!那你们会不会帮老师把这些凌乱的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呢?(多媒体出示一组凌乱的数字:5、3、1、7、4、0、6、2)
问: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排法?(从大到小或是从小到大排)
2、那我们再与这些数字朋友玩玩算式的游戏好不好?看看谁算的又快又准。(多媒体出示口算题) 2+1 1+3 0+4 2+3 5-4 4-1 3-0 4-2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算出得数,师巡视,最先算完的学生举手)
师:老师看了一下大多数同学都算的非常好,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有点困难。没关系,我们一起帮帮有困难的同学。让学生边整齐读算式边说得数,多媒体显示得数。
师:同学们都已经会计算了2、3、4、5的有关加减法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知
师:看小朋友们表现得这么棒,老师想带两位新朋友给你们认识,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这两位新朋友看到你们刚刚回答的问题这么棒,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吗?(出示主题图左图)
1、观察这幅图你们知道这两位新朋友在干嘛吗?
① 你们先猜小女生会怎样列式计算?想到的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来。(师巡视)
指名学生说一说怎么列式计算,你是怎么算的? (她的左边是5个,右边是1个,合起来就是:5+1=6)(师板书)
师:小朋友们,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方法吗?跟他算一样的同学笑一笑。小朋友真棒!
② 那小男生又会怎样列式计算呢?
师:想到的同学说一说怎么列式计算?为什么这么算?
(他的左边是1个,右边是5个,合起来就是1+5=6)(师板书)
师:小朋友们,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方法吗?如果你同意也和他算的一样,那我们就给这位同学和自己掌声表扬一下)
③ 小朋友们,我们来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也相同,只是加数的位置不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位新朋友与我们算的一不一样。(多媒体出示算式)
2、师:咦?为什么两位新朋友算的是同一幅图,为什么会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与你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讨论讨论。
生:小女生是从她的左边数有5个,右边有1个,合起来就是6个;小男生是从他的左边数有1个,右边有5个,合起来就是6个。所以列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师: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同学?
师小结: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但是得数一样。
3、师:小朋友们既然这么聪明,那这两位新朋友还想再考考你们,怕不怕?(出示主题图右图)
师:快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他们分别又会怎样列式计算呢?你们想到了吗?快动手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吧,看谁算的.又快又准。(师巡视)
① 谁来帮小男生算?指名学生回答是板书算式。
问:你是怎么这么快就算出6-5=1的?(学生可以由6分成5和1,所以6-5=1;也可以由5+1=6,所以6-5=1)
② 谁又来帮小女生算一算呢?(同样的方法教学6-1=5)
③ 师:咦?同样也是一幅图也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为什么呀? 指名学生回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顺序不同,所以算式不同。
师小结:原来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既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小朋友们真是太了不起了。
三、巩固练习
1、师:小朋友们,你们这么厉害,那就再来帮帮这两只狗狗解决它们的难题吧!(多媒体出示狗狗数骨头左图)
① 大狗和小狗分别会怎么列式计算呢?你们赶紧动手帮帮算吧!
② 说说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
2、你们会帮它们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那这幅图又该怎么列式计算呢?(出示狗狗分骨头右图)
师生共同小结:同样的一幅图观察角度不同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3、小朋友们表现的这么好,连花儿都笑了。快来看看花儿又会考我们什么?(出示花儿图、小木棒图、三角形图)
① 会算吗?赶紧翻开你们的课本42页,动手填在课本上。
② 分男女生两部分分别整齐回答花儿图的算式和小木棒图的算式。
③师:咦?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其他的图都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为什么三角形这图只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呢?(让生自由说发言说理由)
师小结:原来,当两部分的数相同时,根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式。
四、课堂总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