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本教案优秀8篇

时间:2024-06-21 作者:Anonyme

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个案化的教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量身定制学习内容,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绘本教案优秀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绘本教案优秀8篇

小班绘本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情节的有趣和神秘。

2、体会故事中主要角色“疑惑一失望一惊喜”的情感变化。

3、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感知各种脚印的特点,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ppt《谁的脚印》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引出话题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个小姑娘,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在看什么?仔细看看这个脚印是什么形状的?

二、师幼共同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1、播放ppt画面3,引导幼儿观察脚印的形状,体验疑惑的表情。

2、播放ppt画面4,引导幼儿观察小猫的脚印。

师:小姑娘到了哪里?她遇到了谁?小猫的脚印是怎么样的?

3、播放ppt画面5,引导幼儿观察小鸟的脚印。

师:小姑娘遇到了谁?小鸟的脚印是怎么样的?

4、播放ppt画面6,引导幼儿观察大象的脚印。

师:小姑娘又遇到了谁?她会怎么问大象呢?大象的脚印是怎么样的呀?

5、播放ppt画面7,引导幼儿观察小姑娘情绪的变化。

6、播放ppt画面8,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推断脚印的主人。

三、观察封面,引出故事的题目

1、播放画面,师幼共同梳理故事情节。

2、教师揭示故事的名字。

四、按顺序观看画面,完整讲述故事。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故事好吗。

小班绘本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讲讲、玩玩中理解故事,感受朋友间的爱意。

2、认识几种常见的颜色,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3、遵守游戏规则,产生对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绘本《小蓝和小黄》

2、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起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1、魔术引出主人公,师:食指拇指碰碰,变只小鸡啄纸头,咔嚓咔嚓,变出一个蓝宝宝,起个名字叫小蓝。宝宝们好(小蓝好)。食指拇指碰碰,变只小鸡啄纸头,咔嚓咔嚓,变出一个黄宝宝,起个名字叫小黄。宝宝们好(小黄好)。

2、介绍绘本图书,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关于小蓝和小黄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感知——引发对绘本内容的探讨。

1、参观小蓝家。师:这是小蓝家,小蓝家有谁?(高高的蓝爸爸,胖胖的蓝妈妈)

2、巩固对几种颜色的认识。师:小蓝有很多朋友,你认识它们吗?

3、参观小黄家。师:小蓝最要好的朋友的是小黄,我们一起去小黄家看看吧。

三、游戏——体验绘本快乐的情感。

1、游戏:躲猫猫

2、游戏:转圈圈

四、操作——感受绘本的颜色变化。

1、感受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颜色的变化。

2、拓展其他颜色在一起的变化。

五、结语——延伸绘本的内在韵味。

师: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变成了绿色,它们开心的一起去逛公园,穿隧道。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这些颜色宝宝相亲相爱的`在一起,才会变得五颜六色的这样美丽。我们也带着其他的颜色宝宝一起去草地上找找颜色宝宝都藏在哪里了。

小班绘本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和体会毛毛虫破茧而出的过程。

2. 感受绘本故事带来的.色彩美。

二、活动准备

ppt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ppt毛毛虫面包图片

教师:宝贝们!看!这是什么?那你见过真的毛毛虫吗?它长什么样啊?毛毛虫可调皮了,它爬呀爬,爬到了我们小一班,看,它来了?”

2.理解故事内容

结合ppt讲解故事

(1)讲到“它想要找些东西来吃”ppt停止。

提问:毛毛虫现在想去干什么?如果你是这只毛毛虫你会去吃点什么?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毛毛虫去吃什么了!

(2)继续讲到“星期五,它吃了五个桔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提问:哇!毛毛虫吃了这么多水果啊,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了两个梨子,星期三吃了三个李子,星期四吃了四个草莓,星期五吃了五个桔子。星期六应该是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六个!哇,这么多好吃的啊,我们先来数数是不是六个?小朋友猜猜这都是些什么好吃的?你吃过哪一个?

(3)继续讲到“到了晚上它就胃痛起来”

提问:谁知道它为什么胃痛了?毛毛虫想让你们给他想想办法,怎么才能不胃痛啊?

(4)继续讲到“把茧咬破了一个洞,钻了出来”

提问:呀!老师要告诉小朋友了,钻出来的不是毛毛虫了,你们猜猜谁出来了?老师先不告诉小朋友是什么!

看图片:知了猴长大后变成了知了、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小青蛙。

它们小时候和长大后的样子是不是一点都不一样啊!老师告诉小朋友们毛毛虫和它们一样长大后也和小时候不一样。现在小朋友想想毛毛虫从茧里出来以后会变成什么?提示:它会飞,喜欢花。

(5)继续讲完

提问:毛毛虫变成蝴蝶了,你们喜不喜欢这只蝴蝶?

3.结束。

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幼儿扮演毛毛虫,钻进布袋做茧。随音乐作蝴蝶飞出教室。

小班绘本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尝试使用棉签点画雪花。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棉签。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看视频《下雪了》,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看到、听到了什么?

小结:冬天到了,下雪了,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树上,飘到了房子上,大地穿上了新装。好美呀!

师:你见过、摸过雪吗?雪是什么颜色的?是暖暖的还是冰冰的?你喜欢雪吗?

你们喜欢雪,我也喜欢雪,我今天带来的小雪人,小房子,小树也喜欢雪,可是它们好久没有看见下雪了,想让咱们帮它们下一场雪。你们愿意帮它们吗?

二、演示点画方法:

1.介绍绘画工具:

棉签、白色颜料

2.教师示范。

师:用棉签有棉花的一头蘸点白颜料,在盘子边轻轻的刮一刮,在纸上点一下,变出一朵小雪花,再点一下,再变出一朵小雪花,点点点,变出许多小雪花。蘸一蘸,刮一刮,点点点,点雪花。

3.请个别幼儿尝试。

师:你想试一试吗?画完的棉签放在哪啊?(放在盘子里)

师:有的雪花在空中飞舞,有的雪花飘到了房子上,有的飘到了树上,有的飘到了地面上,好多的雪花啊,小雪人高兴的笑了,小房子笑了……可是这里还有雪人、房子没雪花,不高兴了,说:“我们也要雪花。……”我们帮帮他们好吗?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伴《雪绒花》的音乐)

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别淋的到处都是。

指导语:用有棉花的一头蘸点白颜料,在盘子边刮一刮,点一点,有的在空中跳舞,有的雪花飘到了房顶上,你们的雪花飘到了哪呀?请幼儿说一说。

四、展示幼儿作品,欣赏作品,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的雪花。雪人,房子都高兴的笑了,他们说:“谢谢小一班的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可真能干,给自己鼓鼓掌吧。让我们和美丽的雪花一起跳舞吧!

小班绘本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李欧李奥尼的经典绘本《小黄和小蓝》的内容十分简单,讲述了两个好朋友“小黄”和“小蓝”在一起玩,相互抱一抱后,变成了绿色,回到家,双方的爸爸妈妈都不认识自己了。于是,他们伤心地哭了起来,有趣的是泪珠又让他们变成了原来的自己。有趣、曲折的情节、常见的场景、变化的惊奇,是这本书带给小朋友好玩儿、新奇的体验。

小班的孩子特别喜爱做泥工,对颜色也特别敏感,教师利用故事中对三原色的认识,进而激发幼儿对颜色的调和变化感兴趣,寓教于乐,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乐意根据绘本创设的情境进行想象及表达,对阅读活动感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不能独自一人离开家。

3.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好奇和兴趣,愿意和同伴一起进行泥工游戏 。

活动准备:

1.《小蓝和小黄》绘本ppt。

2、蓝色和黄色的面团或橡皮泥。

3.蓝色和黄色颜料。

活动过程:

1.导入

(1)(出示蓝色橡皮泥和黄色橡皮泥)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颜色朋友。教师模仿橡皮泥进行自我介绍: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蓝,很高兴能和大家成为朋友……

(2)小蓝和小黄很调皮,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讲小蓝和小黄的故事。

2.师幼集体阅读

(1)播放ppt1,观察封面,了解绘本名字《小蓝和小黄》。

(2)播放ppt1-2,这是小蓝,小蓝的家里,还有蓝爸爸和蓝妈妈,你觉得谁是小蓝的爸爸,谁是小蓝的妈妈,为什么?

(3) 播放ppt3,小蓝有好多朋友,他们是谁?

(4) 播放ppt4-5,可是他最好的朋友是小黄,小黄就住在街对面,小黄的家里还有谁呢?

(5) 播放ppt6-8,教师讲述画面内容,他们在学校里排排坐会学些什么本领呢?”

(6)“放学了,他们就又跑又跳。”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7) 播放ppt9-16,教师讲述画面内容,小蓝突然在拐弯角上找到了小黄!这时候小蓝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8)小结:我们不能一个人单独出去。

(9)播放ppt17-19,于是,他们开心地抱在一起,咦,发生了什么呢?

(10)教师出示橡皮泥小蓝和小黄,再将两种颜料的橡皮泥揉捏在一起。小朋友们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发现“小蓝+小黄=小绿”

(11)播放ppt至27,教师讲述画面,糟糕了,他们的爸爸妈妈都不不认识小蓝和小黄了,怎么办呢?

(12) 播放ppt至最后,教师讲述画面内容。小蓝和小黄的故事讲完了,你们喜欢小蓝和小黄吗?

3.操作活动

(1)小朋友们想知道为什么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会变色吗?我们一起来动手试试吧!

(2)小朋友用黄色和蓝色橡皮泥和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

延伸活动:

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动手操作,还有哪些颜色和在一起会变色。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结合幼儿感兴趣的游戏道具不仅能激起幼儿进行表演的愿望,而且还直接影响到表演的趣味性、戏剧性和象征性。语言活动《聪明的乌龟》后,孩子们自画自演,分组合作,画下乌龟、狐狸、青蛙的头像剪下来后面订上带子简单的头饰就完成了,画美丽的池塘作为背景图,穿上红色和绿色的衣服开始表演。幼儿生动的对白和精心制作的道具无不显示着他们的成功与快乐。散文诗《青蛙给星星打电话》由于文字简练上口,童趣横生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欣赏和阅读诗歌后,孩子们都给自己画了一个头饰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和朋友一起表演打电话的游戏。一问“喂青蛙你在哪里”一答“哎我在幼儿园”稚嫩的童言充满童趣。简单的即兴表演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语言,更体验了“说”“画”“演”三结合的乐趣。

“语言”是在不断讲述中成长的,语言课堂离不开讲述。而有话可说、有事可表是讲述的前提,幼儿期形象思维往往较优,看画叙事更易于接受。语言活动与绘画教学有机的结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又一次转变,而这样的转变都让我和孩子获得了成长,且画且语的童心世界是对《指南》的再次实践,也让我向幼儿的世界更进一步。

小班绘本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观察画面,在说说讲讲中理解故事的内容。

2.通过游戏活动,感受蓝、黄色彩交融的变化。

活动准备:

课件、白板、电脑、蓝、黄颜料、操作杯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介绍故事的前半段。

(1)提问:看看,这是谁?是什么颜色的?

(2)介绍小蓝一家。提问: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妈妈?为什么?

(3)认识小蓝的朋友:红、橙、紫、粉红、咖啡

(4)介绍小蓝最好的朋友——小黄。从躲猫猫游戏中找出好朋友。

(5)提问:小黄和小蓝,紧紧的抱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第一次玩色游戏,探索蓝色和黄色交融发生的变化。

三、播放课件,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后半段。

(1)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故事里的小蓝和小黄变成什么了?

(2)后来发生什么事情了?他们会回谁的家呢?

(3)爸爸妈妈都不认识它们了,怎么办?

(4)师讲述:现在小蓝一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可是街对面的黄爸爸,黄妈妈还在着急呢,你们愿意把这个秘密告诉它们吗?

四、引导幼儿发现红黄、红蓝颜色交融的秘密。

(1)师讲述:黄爸爸,黄妈妈,这下可放心啦。他们高兴地互相拥抱。孩子们也开心极啦,我抱抱你,你抱抱我。

(2)观察并发现:小蓝和小红抱在一起变成小紫啦,小红和小黄抱在一起变成小橙了,好神奇呀,我们回去试试吧!

小班绘本教案篇7

适用年龄:3-4岁

活动由来: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小猪一次次地让一些动物在自己辛苦做的大饼上咬上一口,就是想看看动物们的牙印,以此找到那个趁自己睡觉而偷咬自己大饼的动物。该绘本语言重复简短,画面夸张形象,而且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地感受到了不同动物的不同牙印。

在活动的设计上,我紧紧抓住"牙印"这个线索,引导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在这块大饼上留下的不同牙印,从而帮助小猪找出这个咬大饼的真正"小偷",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学习讲述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对于故事的理解我也是让孩子们在"设悬--释悬--设悬--释悬??"这样的结构下逐步深入,这样的方式也使得重复的故事情节和对话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2.通过对比,知道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并能大胆用语言进行描述。

3. 喜欢绘本,体验阅读和想象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识别不同动物的牙印,能够互相匹配。

活动难点:根据动物的嘴巴和牙齿的形状匹配牙印

活动准备:五种动物的图片、有不同牙印的大饼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教师讲述故事开头,激发阅读的兴趣。“有一只小猪??等它醒来,咦?怎么了?”“会是谁咬了它的大饼?”

一、基本部分:感受故事内容,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不同

(一)感知小猪询问小鸟的故事情节。

(1)教师讲述部分内容。

(2)提问:“小鸟咬出了什么形状?原来咬出的是什么形状?是小鸟咬的吗?”

(二)感知小猪询问小兔的故事情节。

(1)感受角色,询问小兔:"谁来学学小猪问问小兔?一起来学学呢。"

(2)比较齿印:"哪个是小兔咬的?比比原来的呢?"

(三)感知小猪询问狐狸的故事情节。

(四)感知小猪询问鳄鱼的故事情节。

(五)感知小猪询问河马的故事情节。

(六)观察牙印,进行匹配。

(1)出示大饼上的牙印,观察并猜测出是谁的牙印。

(2)引导幼儿回忆不同动物牙印的特点,进行匹配。

活动结束:

(一)讲述有趣的故事结尾。提问:"小猪的牙印是什么形状的?现在你们能告诉小猪谁咬了它的大饼了吗?"

(二)引导幼儿从故事中总结出小猪糊糊涂涂的,做事不认真,我们不学习他。

小班绘本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内容,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看画面想象、猜测故事的情节。

2、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讲述。

3、在看看、听听、讲讲中,感受朋友间、亲人间的爱意。

活动准备:

幻灯片《小篮和小黄》;红、黄、蓝三种颜料和调色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绘本封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小蓝和小黄》,你们猜猜小蓝和小黄会是谁呢?

小蓝和小黄并不是你们说的动物,也不是小朋友,他们是有颜色的小纸片。

你们看,这就是小蓝。(出示图片:这是小蓝)

我们一起和小蓝打个招呼。(小蓝你好)

二、欣赏幻灯片《小蓝和小黄》,理解画面。

(一)图片:小蓝家

这是小蓝的家,你们看,小蓝家一共有几个人呀?

哪个是蓝妈妈?哪个是蓝爸爸?为什么?

师小结:小蓝的家里有爸爸、有妈妈还有小蓝,他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二)图片:好朋友

师:小蓝有许多好朋友,你们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幼儿给各种颜色片片起名字)

(三)图片:最好的朋友小黄

师:可是它最好的朋友是谁呢?(小黄)

(四)图片:小黄家

小黄就住在街对面,它的家里有几个人?都有谁呢?

师小结:小黄家里有妈妈有爸爸还有小黄,他们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五)图片:小蓝和朋友做游戏

小蓝和它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玩游戏,你们看,猜猜它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幼儿观察画面,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猜想)

师小结:原来他们最喜欢玩藏猫猫和转呀转圈圈儿的游戏。

你们玩过藏猫猫的游戏了吗?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请你也来玩一玩藏猫猫的游戏,好不好?

谁想来玩转呀转圈圈儿的游戏?(幼儿小组合作玩《拉个圆圈走走》的游戏)

(六)图片:他们排排坐(背景音乐)

师讲述后面几幅图:在学校里,他们整整齐齐地排排坐,放学了,他们又跑又跳,开开心心的回家了。一天,妈妈要去买东西,她对小蓝说:“你待在家里别出去。”可是,小蓝没有听妈妈的话,还是跑出去找小黄了。他跑到街对面的房子一看——唉,房子里没有人。他这边找找,那边找找,找呀找呀……突然在拐弯角上,找到了小黄!

1.想想看,这时候小蓝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高兴,兴奋,开心)

2.小蓝和小黄两个好朋友见了面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

(七)图片:抱在一起

他们真的开心地抱在了一起,可是,发生了什么事呢?”(画面定格)

①出示黄色和蓝色的水粉颜料:这里有小黄和小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抱在一起时到底会发生什么事?

②师用颜料示范:小蓝找到了小黄,他们开心地抱在一起,抱呀,抱呀!结果他们变啦!(引导幼儿观察到颜料变成了绿色)

③请幼儿也用“小蓝”和“小黄”的颜料进行操作:看一看,你们的小蓝和小黄是不是也变了?

(八)图片:变成绿色

原来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变成了绿色。

(九)图片:在公园玩

师连贯讲述后面几幅画面:可是,他们不知道。然后去公园玩,他们穿过一条隧道,追着小橙玩,又爬上一座大山。啊,好累呀,他们回家去了。

(九)图片:回到家里

小蓝和小黄回到家,他们的爸爸、妈妈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听录音(蓝爸爸和蓝妈妈的话):“你不是我们的小蓝,你是绿的。”

听录音(黄爸爸和黄妈妈的话):“你不是我们的小黄,你是绿的。”

(十)图片:哭泣

听了爸爸、妈妈的话,小蓝和小黄怎么了?

(十一)图片:流下眼泪

师继续讲述:小蓝和小黄好伤心,他们哭了,流出了大滴的蓝眼泪和黄眼泪。他们哭啊哭啊,直到全部都变成了眼泪。最后,他们把自己收拢到了一起,他们说:“现在爸爸妈妈能认出我们来了吧?”于是,小黄跟着小蓝先回到小蓝的家。蓝妈妈和蓝爸爸见到他们的小蓝,开心极了。又是抱又是亲。他们也抱了小黄……但是,快看,发生了什么事?(它们变成原来的样子了)现在,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于是,他们走到街对面小黄的家里报告这个好消息。大家高兴地互相拥抱。庆祝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一直玩到吃晚饭的时间,故事讲完了。

三、完整欣赏

引导幼儿看图完整欣赏故事。

四、延伸活动

今天我们听了《小蓝和小黄》的故事,那小红和小篮,小黄和小红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在后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颜料,你们先去玩一玩,然后编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颜色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