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撰写应当与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理解情况相匹配,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前准备好教案是必要的,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变色鸟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变色鸟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与同伴分享故事的乐趣。
2、学习运用多种颜色来绘画,进一步感受颜色的美。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变色龙模型,玩具车、 恐龙涂案 、蜡笔等
活动过程:
1、 以神秘口吻引入,激发幼儿倾听故事兴趣。
2、 借助教具,生动地讲述故事《贪吃的变色龙》,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3、 提问:故事名称?故事中有什么?
4、 引导幼儿说说变色龙吃了那些东西?身体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5、 玩“恐龙变色”的游戏: 让幼儿自由选择两种以上的颜色给恐龙图案进行重叠涂染活动。
6、 提要求:
(1)任选两种颜色进行重叠涂染。
(2)做到“三轻”,保持桌面整洁、干净。
7、 幼儿自由涂染活动,师重点指导幼儿要在恐龙图案上重叠涂染。
8、 幼儿互相交流、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浓浓。在孩子们的自由作画时间了,老师巡回指导,发现较好或有自己创意的孩子就进行及时表扬,孩子们互相学习,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用具和游戏设计,整个活动,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初浅的社会经验,体验了解他人的快乐。效果好。
变色鸟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运用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十九变色龙(八年级下教案苏教版)。
2.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强化讽刺效果的特点。
3.充分认识沙皇专制制度黑暗腐朽的本质,理解“变色龙”形象的社会意义,批判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行为。教学重难点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腐朽的本质及“变色龙”的形象。教学准备
幻灯、录音材料、小黑板。设计思路
小说是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变色龙》的作者通过精彩地对话刻画了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形象。本设计通过合作探究奥楚蔑洛夫的六次判案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社会意义,以此教育学生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作家,以短篇小说著称于世,他的小说多取材于俄国中等阶级的“小人物”,他的作品都是选取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来揭露社会本质的。《变色龙》是其中的佼佼者。(出示幻灯片1。)
(板书课题,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十九变色龙(八年级下教案苏教版)》。)
2.学生释题。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1.听录音画出生字词。(出示幻灯片2,并放录音。)
2.小说的主人公是不是“变色龙”?为什么以它为题?
3.奥楚蔑洛夫在断案过程中反复无常变化多端,他先后变化了几次?是围绕什么变化的?
4.奥楚蔑洛夫是善变的,但在变的背后,有没有不变的东西?三、合作学习
1.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语句,小组讨论交流。
2.你从文中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四、反馈交流
(出示幻灯片3。)
1.给加点字注音。(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判断正误。)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本课的“积累运用”部分。)
2.小说以《变色龙》为题有何意义?
明确:(小说取名《变色龙》,本身就具有讽刺意味,可谓点睛之笔,它十分形象地概括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奥楚蔑洛夫就是名副其实的“变色龙”,他擅长随机应变,反复无常,像变色龙很快变换肤色以适应周围环境的颜色一样。)
3.奥楚蔑洛夫共变化了几次?是围绕什么变化的?
明确:(前后共变化了六次。)(边引导学生分析回答,边归纳要点板书。。)
变色鸟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读本语言的美。
2、通过欣赏、玩色,感知颜色变化的美妙与神奇,以及色彩变化带来的美感。
3、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红黄蓝三原色广告、(毛笔、海绵、勺子、海绵刷、气球、纸棒)
与幼儿人数相等,大白纸2张,报纸两张。
绘本《变色鸟》,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听鸟叫声音导入。
师:听听这是谁的叫声?会是什么鸟?
师: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只神奇的鸟,想和他见面吗?
二、集体参与式阅读绘本《变色鸟》
1、师幼阅读
p1: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p2:白鸟在干什么?什么果子是红色的?
p3:你见过黄色的果子吗?猜猜它吃了黄色的果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p4:生活中什么果子是蓝色的?
p5:你看到了什么?还是原先那只鸟吗?现在变成了———?(变色鸟)
p6:变色鸟又在干什么?
如果再把这些五颜六色的果子吃下去,会发生什么事情?
p7:这是刚才的变色鸟吗?又变成什么颜色了?
黑鸟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变色鸟神奇吗?
(变色鸟真是一只神奇的鸟,因为吃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果子之后,不仅把自己变得很漂亮,还把我们周围的环境也打扮的很漂亮。)
三、配乐完整欣赏朗诵。
四、ppt演示,引导幼儿回忆主要内容。
师:白鸟是怎么变色的?
(白鸟吃了红果子,长出了红色的羽毛;白鸟吃了黄果子,长出了黄色的'羽毛;白鸟吃了蓝色的果子,长出了蓝色的羽毛;白鸟吃多了成了变色鸟;身上的羽毛除了红的、黄的、蓝的还加上了绿色、橘色和紫色;)
五、幼儿操作活动,感知色彩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师:我们来看看这里都有什么工具?(毛笔、海绵、勺子、海绵刷)
(1)游戏:给白鸟喂果子。
幼儿在不同颜色的盘里拿工具,模仿给白鸟喂果子吃得情节,在固定位置感知色彩。
师:喂得什么颜色的果子,要说出来。
如:白鸟白鸟,请吃红、黄、蓝色的果子。
(2)教师用旧报纸平铺在白纸上,师生共同用手按压,并说:
白鸟白鸟,慢慢消化。
(3)拿开报纸,幼儿观察颜色的混色变化。
师:找找白鸟都吃了哪些水果?
(红红的苹果、黄灿灿的梨、紫色的葡萄。)
(4)教师将作品添画,完成变色鸟,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
师:白鸟吃了这么多种颜色的果子,有没有变色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结束:幼儿带着变色鸟离开活动室。
变色鸟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趣味。
2.学习正确地、按顺序翻阅图书。
3.体验色彩变化的奇妙。
活动准备:
1.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参见幼儿用书)。
2.故事围裙、纸偶,封塑纸、糖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并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故事里讲的是谁?
它怎么会变颜色的?
变色龙吃了哪些东西?
变色龙变成了什么颜色?
2.边用故事围裙操作,边讲述《贪吃的变色龙》的故事。也可以把纸偶给幼儿,邀请幼儿随着故事情节把相应的纸偶贴到围裙上。
3.请幼儿自由阅读幼儿用书中的《贪吃的变色龙》,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4.以适当的问题引导幼儿创编故事。
变色龙还会遇到什么东西?
它把这些东西吃掉之后,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5.操作活动:彩色的世界。
用水彩笔在封塑纸上示范画图,并涂上颜色,。然后贴在玻璃窗上,请幼儿观察透过彩色透明片的物体有什么变化。
给幼儿提供一些彩色糖纸,带幼儿到室外,透过糖纸观察外面世界发生的变化.。
带幼儿回教室,尝试将糖纸做成一个造型,如蝴蝶结,将幼儿完成的作品贴在窗户上,让大家相互欣赏。
活动评价: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说出变色龙吃了什么,变了什么颜色。
2.能愉悦、专注地进行透明片的创作。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在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由于语言经验缺乏,对语言认识程度不深,不能随时调节语言的.清淅度和形容程度,表达的时候受到语言调控,对颜色的认识也比较少。根据这阶段年龄特点,选择了绘本《贪吃的变色龙》。这节活动刚好也是整合书上的内容,我仔细分析了书上教案,发现内容可能不适合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于是我自己设计了本次活动的内容,将其变为一节小班综合活动,把语言和艺术相结合。
绘本《贪吃的变色龙》富有变化,故事新颖,而且描写生动形象,适合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也符合形象直观思维方式,能结合图画,经过观察理解单页单幅大图书,使幼儿能直观的认识红色、黄色、绿色,并且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加深孩子对这三种颜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在隐形中提升了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这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视觉和认知发展特点。
我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为:在认识红、黄、绿的基础上知道生活中与其的相关事物。为了让孩子能循序渐进的接受红、黄、绿这三种颜色,我在让他们认识红色和黄色的时候穿插了一个有趣的小活动“找错误,变魔术”。没想到有这神奇的“魔术袋”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班级孩子的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很好的认识了生活中红色和黄色的事物。接着,又通过问题:变色龙的脚怎么会变成绿色?来让孩子思考生活中的绿色事物。从而加大了本次活动的难度,让孩子学会思考。最后我又准备了许多没有颜色的插片,让孩子去尝试找到这些插片事物的颜色,然后放在相应的变色龙身上。这个游戏不仅吸引孩子的兴趣,还再次加深了孩子对红、黄、绿的事物的认识。
可能最后时间有点长了,我想今后我会在课前多请教,多修改,多练习,更好的组织好每一次活动。
变色鸟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一定的线索猜测故事,并能用简单的语言大胆表述。
2.观察图中变色龙的形象和颜色形状变化,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
3.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4.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故事绘本。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根据一定的线索猜测故事
(一)出示变色龙,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会变魔术的动物朋友,它的名字叫“变色龙”,这条变色龙不但会变色,它还很喜欢吃东西,而且什么都吃,听,它又开始吃东西了?(播放课件中的声音)
(二)利用课件,引导幼儿分段猜测表述。
1.引导幼儿感受、讲述“尾巴变成红色”的.过程。
(1)听它吃得那么香,它会在吃什么东西呢?(幼儿猜测)
(2)(观看课件)我们来看看它到底在吃什么?
(3)这辆玩具汽车是什么颜色的?(猜测)
(4)变色龙会变颜色,吃了这辆红色的玩具汽车,它会有什么变化呢?
(5)(观看课件)变色龙哪里变颜色了?(引导幼儿讲述看到的结果。)
2.引导幼儿完整讲述“身体变成黄色”的过程。
(1)变色龙又开始吃东西了,这回我们来看一下这回它在吃什么?(观看课件)
(2)幼儿讲述看到的。
(3)桌子是什么颜色的?变色龙会变成什么颜色?哪里会变?
(4)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完整讲述。
3.鼓励幼儿大但讲述“四肢变成绿色”的过程。
(1)这回变色龙的什么变颜色了?变成了什么颜色?
(2)它吃了什么东西呢?
(3)看课件。
4.鼓励大胆猜测“变成黑色和月亮”的过程。
(1)(播放课件)这两幅图中变色龙在哪里?它吃了什么东西变成这样了呢?
(2)幼儿猜测。
二、完整欣赏故事
(一)出示大书,完整阅读故事。
(二)提问最后两幅图的意思。
三、延伸活动:对应游戏(播放课件)
(一)观察图中变色龙的形象和颜色形状变化,说出变色龙吃的东西。
(二)连连看游戏。
活动反思:
?贪吃的变色龙》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纲要》指出:在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因此,从孩子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活动,孩子更容易融入进去。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在第二、第三片段中由于课件的配合使用,孩子们的视觉和听觉不断受到刺激,他们不仅会主动表述自己的想法,也能快速地掌握故事中的长句。在活动结尾,我融入了游戏活动,用自己的哟福颜色模仿变色龙,一方面复习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另一方面鼓励幼儿参与,让她们通过衣服的颜色来学变色龙变色,并且让他们表述出:我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什么地方变成了什么颜色。
整个活动用时有点长,所以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部分孩子的注意力已经不集中,只是在无聊地和边上的小朋友玩衣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得把握好节奏。
变色鸟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蜗牛具体会面所吃食物而呈现的不同颜色。
2.学习短句:小蜗牛吃了一只xxx,变成了x蜗牛。
3.能通过颜色大胆联想物品,较清楚的讲述自己的相法。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
2.教学准备:人手一张蜗牛照片,各种颜色水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蜗牛”图像,说说,认认,丰富词语:慢吞吞。
二.欣赏故事(变色蜗牛)1.猜猜,小蜗牛喜欢吃什么。幼儿可以结合经验回答。
2.欣赏故事(变色蜗牛),看看故事里的蜗牛吃了什么东西了,幼儿看课件,回答故事中的提问。
a.小蜗牛先吃了什么?(绿颜色的树叶)变成了什么?(绿颜色的蜗牛)
b.小蜗牛又吃了什么?(红颜色的草莓)变成了什么?(红颜色的蜗牛)c.小蜗牛怎么变成黄色的了?(吃了黄色的梨子,变成了黄颜色的蜗牛)3.知识迁移,出示紫色的蜗牛,幼儿说说其颜色,引导幼儿说出小蜗牛为什么变成紫色。巩固短句:小蜗牛吃了一只xxx,变成了x蜗牛。
4.游戏:变色蜗牛
a.今天我给小蜗牛还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能最快为小蜗牛找到好吃的。如果你找到了请你来说说:小蜗牛吃了一只xxx,变成了x蜗牛。看看谁找的又快,说的又好听。
现在我们一起去找吧!
b.你的小蜗牛吃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的呢?请你把你的发现去跟后面的老师介绍一下吧!看看谁说的最好听!
三.结束活动。
向身后的.爸爸妈妈介绍介绍,我的手里的蜗牛为什么变成这个颜色的了。
活动反思:
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颜色鲜艳的图片给幼儿以感官上的刺激,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认真倾听故事的积极性。其次选择的故事内容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故事内容中的短句的重复有助于教育目标的落实最后是每一个环节的展开与实施比较自然、紧凑,体现递进的关系,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变色鸟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教学准备:
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五.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2.指读。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
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会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