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我们备课的过程,一定要认真对待,教案应该与学生的学习进程相匹配,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有效性,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知道过马路时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让幼儿知道不走斑马线的危险性。
3、让幼儿学会念儿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红绿灯、斑马线、视频
2、儿歌《交通灯》
活动过程:
1、观看视频,提出问题,视频里的哥哥发生了什么事?
2、谈话,引入主题。
"小朋友们知道怎样过马路吗?过马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幼儿讨论)
3、总结视频里的大哥哥在过马路的时候出现的几种问题。
并且出示红绿灯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呀?(红绿灯)小朋友们见过吗?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上街的时候有没有见过?"(幼儿讨论)
4、引导幼儿认识红绿灯大二班小朋友真棒,警察叔叔来告诉小朋友,这个是红绿灯,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上街时候可以看一看,马路上的十字路口就有了。"
5、讲解怎样安全过马路跟着视频里的警察叔叔一起学习过马路,了解随意过马路的危险。
6、延伸"小朋友跟爸爸妈妈上街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呀?"(做公车时先下后上,上街时要拉好爸爸妈妈的手,不能攀爬街上的护栏等等)
7、请小朋友跟图片红绿灯说再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思路清晰,能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幼儿对交通规则的认识。活动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总结出简单有序、操作性强的过马路的方法:“一看、二慢、三通过”。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篇2
拍花萝
活动目标:
1.通过仔细看图,理解儿歌内容。
2.通过跟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活动重点:
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难点;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活动准备《拍花箩》ppt活动过程一、出示数字1-5,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好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出示图片)它们是谁?
这几个数字朋友里面藏着一个小秘密,我们一起来找找这个秘密,好不好?
二、幼儿看图,理解儿歌内容。
在我们去寻找秘密之前呢,我们先看看下面的.这幅图,注意观察,图中的草地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草地有什么不同?
(出示红草地图片)引导幼儿总结:红草地,花马车。
1. 依次出示五幅图,引导幼儿看懂每幅图:
(1)现在,我们来看看"1"的后面藏了谁?它在干什么?
幼儿观察图片,教师引导说出图片内容:一只蜗牛爬楼梯(2)依次观察,
总结:
二只蚂蚁抬着大花瓣三只小猴爬大山四方手帕没有字五只大熊打大鼓2.小朋友们都能找到数字后面的秘密,那我们把这五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编成"拍花箩"的儿歌,好吗?
(看着图片,引导幼儿跟编儿歌)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花马车呀。
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
你拍几呀,我拍二呀,二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
你拍几呀,我拍三呀,三只小猴爬大山呀。
你拍几呀,我拍四呀,四方手帕没有字呀。
你拍几呀,我拍五呀,五只大熊打大鼓呀3.完整欣赏儿歌。
4.用问答的方式带动幼儿跟读儿歌。
三、游戏"拍花箩"。
1.教师问,幼儿答。
2.邀请听课老师玩,幼儿问,听课老师答。
四、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玩的开心吗?那么我们现在去操场和其他班的小朋友一起去玩《拍花箩》了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篇3
一、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大胆探索洗衣板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乐于尝试探究。
2、发展跑跳、爬、平衡等基本技能,训练协调性和灵活性。
3、培养幼儿勇敢沉着、自信等心理素质及友好合作的优良品质。
二、活动准备:
1、(塑料洗衣板)人手一块,易拉罐若干(单层、多层、单个、多个等);
2、多媒体,录音机,音乐磁带;
3、挂着礼物的圣诞树。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将洗衣板当马骑进场;
2、做洗衣板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第一次尝试玩洗衣板
①自由玩洗衣板,教师观察幼儿的玩法,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玩法,并及时表扬;
②集中演示:请幼儿演示自己的玩法
2、幼儿结合辅助材料再次尝试玩洗衣板。
①幼儿自由选择器械(易拉罐)与洗衣板结合玩,教师参与活动,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尝试探索。
②集中演示:请幼儿展示各种玩法并请教师指导动作要领。
(三)游戏:比一比游戏玩法:将幼儿尝试出的玩法,组合成由三条难易不同的游戏路线,幼儿根据不同能力,自由选择游戏路线进行游戏,游戏次数随机。
三、结束部分:听音乐跳“快乐舞”;四、活动延伸:教师新的材料,鼓励幼儿探索玩法。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篇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数字1、2、3的意义。
2.通过操作练习,正确感知数量3。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6—7页。
2.挂图:《数字卡1、2、3》。
3.自制数字图表挂图。
4.鱼的图片30张、回形针、呼啦圈、磁铁钓杆。
活动过程:
1.开头:实物刺激法。
用大的呼啦圈当鱼池,请幼儿将自己的小鱼放入圈内。
2.将幼儿分成三人一组,每组一只钓竿、一张数字图表,玩钓鱼游戏。
3.老师告诉孩子钓鱼的规则,让孩子按照老师的指令钓上来一条或者两条三条鱼。请幼儿将钓到的'鱼贴在数字图表上。着重点在于感知数量3。
4.看看幼儿的图表有没有贴对。
5.请幼儿将贴好的图表内的三条小鱼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6.请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小鱼。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篇5
活动目标:
1.在仔细观察的过程中,了解项链的制作方法并尝试用有规律和对称的方法穿项链。
2.通过项链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
在仔细观察的过程中,了解项链的制作方法并尝试用有规律和对称的方法穿项链。
活动难点:
通过项链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细绳每人一根,木珠每人1个、彩色吸管、公主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公主图片,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贵客,你们看她是谁?
(是白雪公主!)
提问:公主今天要去参加舞会,你们看她打扮得漂亮吗?哪里漂亮?
(漂亮!她穿着很华丽的裙子!头上戴着蝴蝶结,她还戴着项链等。)
师:你们想和她一起去参加舞会吗?
(想)
提问:可是我们没打扮过!也没有漂亮的项链,怎么办呢?
(让我们自己来做吧!)
小结:我们也要为自己制作一条美丽的项链去参加舞会。
二、观察项链,了解舞会项链的特点
提问:你们看公主的项链有什么特点?
(她的项链有两种颜色,红色和蓝色。提示幼儿有规律一词)
提问:红色和蓝色是怎么排队的?
(一个红色一个蓝色地排队)
提问:除了可以一个隔一个地排队,还可以怎样排队?
(两个隔一个或多种颜色按一定规律排队等)
师:你们真棒!看来我们可以做出比公主的项链更漂亮的项链了!
提问:那么我们再找找除了颜色有规律还有什么特点?
(项链的中间有个吊坠等)
提问:你们仔细看,吊坠的左边和吊坠的右边一样吗?这叫什么?
(左边和右边一样,这叫对称)
小结:对!这条项链除了颜色有规律以外,它还是左右对称的!
三、幼儿自主制作项链
师出示项链:你们看!我们找到刚才的两个特点以后,我就成功做出了一条漂亮的项链了!你们看,我的项链跟公主的一样吗?
(颜色多了一种等!)
提问:那么你们等会想做一条怎样的项链呢?
(我想做一条红黄蓝一个隔一个的项链,上面还要有个吊坠等。)
师:好,那就开始动手吧。
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已将细绳的一头用玻璃胶粘在桌子上,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将细绳扯下以免穿好的吸管掉落。
小结:小朋友们做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漂亮的项链,我们都可以去参加舞会啦。
四、交流及展示幼儿制作的项链
教师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项链戴到脖子上,请若干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提问:你制作的项链有什么特点?你觉得人你现在美吗?那我们一起去参加舞会好吗?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折纸标记,能按照步骤折出作品。
2、通过折纸锻炼幼儿手的灵活性。
3、体验折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折纸标记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正方形手工纸,各种船的模型。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引入课堂主题(网鱼)。
2、提问:小鱼的家在什么地方?
想一想:还有谁的家在水上飘?
3、出示教具,各种各样的船,介绍各种船的作用和外形。
4、让幼儿选一种最简单的、常见的双斗船。
5、教师示范折纸过程。
6、让幼儿跟着教师看一步学一步,直到整个船折好为止。
7、教师鼓励幼儿。
8、体验折纸成功的快乐。
9、游戏
小朋友坐着自己折好的小船去大海上捕鱼(打鱼歌)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大班小朋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手工折纸—船,对他们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可以培养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小朋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所以在教案设计中,我设计了游戏环节和歌曲,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利用折纸可以粘贴到纸板上,可以进行幼儿添画活动——画波浪,进一步加深小朋友对折纸活动的浓厚兴趣,以便以后在生活当中,利用废旧的纸张来增加孩子对美的认识。
如果再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加入比赛环节,看谁折的快又好,用折出来的小船让小朋友想出更多、更好玩的游戏,拓展孩子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以及孩子创造的能力。
小百科:船或船舶,指的是:举凡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如蒸气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子动力机组)等动力,牵、拉、推、划、或推动螺旋桨、高压喷嘴,使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运输手段。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篇7
活动目标:
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并用活泼、连贯的唱法唱歌。
根据形象有趣的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爷爷、奶奶的图片各一张。
观察过老人走路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板凳》,启发幼儿联想:小板凳除了给妈妈坐,还要让给谁坐?
(二)幼儿观察“爷爷、奶奶”的图片,引出歌曲。
1、幼儿观察图片,激发学习新歌曲的兴趣。
2、我们来学一学“爷爷奶奶”是怎样走路的。
(三)学唱歌曲第一段。
1、教师范唱:爷爷年纪大是怎么样的?我为爷爷做什么?爷爷感觉怎么样?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第一段。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4、教师再次范唱,幼儿做动作,鼓励幼儿参与演唱。
(四)学唱歌曲第二段。
1、奶奶年纪大了是怎么样的呢?
2、教师范唱歌曲第二段。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奶奶”。
4、鼓励幼儿跟着教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演唱第二段。
(五)幼儿将两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1、教师指图提示幼儿两段歌词的不同。
2、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
(六)教师唱第三段。
1、教师唱第三段,用爸爸妈妈的口吻夸奖好娃娃,告诉幼儿歌曲的名字就叫《好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