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全面具体的教案,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起着很大作用,教案在制订的过程中,我们肯定要注意联系实际,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音乐课程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音乐课程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小小鸡和鸡妈妈的喜爱之情。
2、在唱唱玩玩中学习做音乐游戏《小小鸡》。
二、活动准备
1、情景课件。
2、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听赏过歌曲的旋律。
3、创设在游戏中学习的氛围。
4、准备鸡妈妈头饰一只,音带,录音机。
三、活动流程
1、引出课题:听小鸡叫,问"谁来了?"幼儿回答,打开课件引出小鸡及音乐。
2、看小鸡、听节奏、做动作。
①引导幼儿看小鸡,模仿学做各种小鸡的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
②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并学做小小鸡。
四、听歌曲,讲解游戏规则。
1、教师听音乐,表演小小鸡,让幼儿模仿。
2、引出鸡妈妈。教师表演鸡妈妈找小鸡。(初步感知游戏规则)
3、告诉幼儿这是一个音乐游戏,游戏是有规则的。(幼儿表演小小鸡在草地上玩耍,做各种动作,鸡妈妈来找小鸡,按音乐旋律进行游戏)
五、幼儿游戏
1、边听音乐,边哼唱歌曲进行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小鸡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以此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2、在游戏中结束本次活动。
六、活动反思
?小小鸡》是我们根据外国乐曲创编的一首幼儿歌曲。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设计小小鸡到草地上玩和允许妈妈找小鸡的游戏情节。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小鸡,在唱唱玩玩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从看小鸡、做小鸡,一直到唱小鸡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爱小小鸡、爱鸡妈妈的情感。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了玩中乐,玩中学。
幼儿音乐课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运用不同技能表现各种乐器。
2、启发幼儿利用黑色塑料袋制作出不同造型的摇滚小人。
3、体验多人参与美术绘画活动的乐趣,并在活动中懂得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
1、黑色塑料袋、报纸、衣服、铃铛、毛线
2、各色颜料,双面胶
3、教师范例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摇滚小人图
1、导入:多媒体《摇滚小人》
师:(1)你在图片上看见了什么?(小人、乐器、音符)
(2)摇滚小人的身上有人么呀?
小结:每个小人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不一样的(颜色、款式等等)
2、播放各种《摇滚小人》的图片
师:(1)图片上的小人在做什么呀?(在弹乐器、唱歌)
(2)摇滚小人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二、整体出示范画,引导幼儿欣赏
师:(1)你在这幅作品上看见什么了?
(2)画里的摇滚人在做什么?
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
师:这幅作品上有大大小小的摇滚人在玩音乐,有很多的音符。
三、引导幼儿再次完整的欣赏作品,介绍制作材料
1、师: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摇滚人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还有摇滚人身上的衣服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幼儿观察后回答
小结:摇滚人的头是用报纸制作出来的哦,身体是用废旧的衣服粘贴出来的,他们手里的乐器是用硬纸板做出来的。
2、教师讲解师范
(1)先做出小人头,在做衣服
(2)制作摇滚小人
(3)运用多种材料进行装饰
幼儿音乐课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歌曲名称,理解歌曲内容,并喜欢活泼可爱的小花猫。
2、能听着歌曲学做小花猫。
3、喜欢听老师歌曲。
活动准备
一只小花猫和一只用灰黑卡纸剪的小老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小花猫也来上幼儿园了,我们怎样欢迎它?
复习拍手动作。
2、拍拍手和小花猫打打招呼吧!
(学做拍手点头动作)。
二、复习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1、我们来唱首歌告诉小花猫,幼儿园里真快乐。
齐唱歌曲。
2、边唱边表演。
三、欣赏歌曲《咪咪小花猫》。
1、教师边唱歌曲边表演教具。
(右手拿着小花猫,手拿着小老鼠并放在身后,边唱边按词意表演,唱到最后一句时,"
小老鼠"放在小花猫的身体下面,表示被它吃完了。)
2、教师边演示教具,边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如:教师说"咪咪",幼儿接"小花猫";
教师说"跑来跑去看见",幼儿接"小老鼠"等。
教师再次边演唱歌曲边演示教具。
3、教师演唱歌曲,边和幼儿一起用双手按词意表演。
(右手握空拳,翘起大拇指和小拇指扮"小花猫",左手握空拳,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相碰扮"小老鼠"。)
4、教师演唱歌曲,边与幼儿一起学做可爱的小花猫叫、走路、吃老鼠等动作,最后拍拍肚子表示吃完了。
5、知道歌曲名称,并集体说1~2遍。
四、和小花猫到院子里去看看有没有老鼠,在乐曲伴奏下出教室。
幼儿音乐课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音乐活动,对音乐活动感兴趣。
2、感受和体验木偶跳舞的特点。
3、能根据图片,在音乐的伴奏下,较协调的做出相应的动作。
4、知道与朋友互换,可以得到更多的本领。
活动准备:
人体图;不同姿态{可以互相调换}的木偶图若干;红。黄手腕套{与幼儿人数相等};彩色笔;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受木偶人跳舞是怎样的。
1、“老师最喜欢跳舞,现在老师跳给你看。”教师随音乐跳舞,“喜欢可以和我一起跳。“你有什么感觉?”
2、“刚才老师跳的舞和我们平时跳舞有什么不一样?”从动作上引导幼儿区分木偶和小朋友跳舞的不同。
3、“木偶人跳舞哪会动?”结合幼儿的发言,教师在人体图上作记录。并丰富幼儿的知识:骨头和骨头连接的地方叫关节。
4、“为什么木偶人只有关节在动?”告诉幼儿它没有生命,是用木头做的,而我们人有生命,挑起舞来就非常好看。
5、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跳,“除了刚才做的,你还想做什么?”鼓励幼儿做出不一样的动作来。感受木偶跳舞的动作特点。
二、进一步体验木偶人跳舞,学习看图做出相应的动作。
1、“今天,我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哪里有些特别?”引导幼儿发现木偶身上有两种颜色,并请幼儿根据木偶的特点,给小木偶取名字。
2、“小木偶要求你们也象它一样,一边红,一边黄。”请幼儿自己戴上手腕套,并和小木偶对比,是否一样。并和老师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尝试看图做动作。
3、“你们的后面也有许多的小木偶,去找一个做好朋友吧。”请幼儿看自己的图片做动作,并互相学习。
4、“小木偶还会变身呢。”请幼儿和身边的小木偶变身,并做动作,告诉幼儿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换,可以学到更多的动作。
三、“小木偶累了,我们轻轻把它请下来,好吗?”幼儿再次和老师一起跳舞,离开活动室。
活动后的反思:
活动体现了学科的整合,它能给幼儿综合整体的知识,从“小木偶”动态的东西进入,把肢体语言,区分左右手,习惯的培养。非常自然的整合进去,体现了师生互动,克服了以往模仿和跟着老师做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愿意亲自尝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幼儿音乐课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情节。
2、帮助幼儿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小蚂蚁的头饰,布缝制的“豆子”,图片2张,《蚂蚁搬豆》的歌曲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小朋友今天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看是谁来了?(出示一只小蚂蚁让幼儿认识)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1提问:“这只小蚂蚁在干什么?”“它在哪里看见一粒豆?”(在洞口看见了一粒豆,)它看见一粒豆想怎么样?(搬回家。)那么,它能搬得动吗?(搬不动)为什么?(因为蚂蚁太小,豆子太大了。)们一起来学一学蚂蚁搬豆的样子好吗?幼儿自由表现。
2、下面们一起看图编一首儿歌好吗?教师边说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动作(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
3、引导幼儿一同边说边创编动作。
4、讨论:“小蚂蚁搬不动豆子怎么办?谁有好办法?”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回答;
5、出示图2:“让们来看一看,小蚂蚁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引导幼儿看图,教师运用歌词小结:“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一起抬着走。”
6、教师谈话:“老师把小蚂蚁搬豆子的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蚂蚁搬豆》,们一起来听一听”
1)教师看着图完整的清唱一遍。
2)引导幼儿一起看着图片唱一唱 。
3)跟着琴声再来唱一遍。跟随录音机唱两遍。
4)老师大声唱,小朋友小声唱。老师小声唱,小朋友大声唱。
5)声音由低到高唱三遍 ,幼儿边唱边创编动作。
6)整体唱,分组唱,个别唱。引导幼儿用好听、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小结:为什么一只蚂蚁搬不动豆子呢?结合实际帮助幼儿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三、结束活动,做游戏:请小朋友当“豆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名幼儿当找到豆子的蚂蚁,边唱边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名小朋友赶紧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豆子”这时也随音乐一起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