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医生事迹材料范文5篇

时间:2025-03-08 作者:Trick

不少人认为,事迹材料的内容可以随意拼凑,但逻辑性和条理性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感人的事迹都是一段心灵的对话,让我们更加理解生命的真谛,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先进的医生事迹材料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

先进的医生事迹材料范文5篇

先进的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篇1

走近吴孟超,你会发现,他平时的工作很普通也很繁琐。他也会发火,也会流泪。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从他的身上读出这样一个道理:成大业者必有大爱。

说服父母,只身回国,用手术刀突破一个又一个肝脏外科禁区,建立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和技术体系,成为国际肝胆外科界公认的杰出人物。由于他的努力,无数疑难重症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没有对祖国、对人民、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吴孟超完成不了这样的大业。

心中始终装着病人,出差前总要到病房走一遍;到了外地第一件事是打电话询问病人情况;回家后先要查看病人来信。凡是经他做过手术的病人,多年后再见,往往仍能叫出名字。“我不怕手术失败,‘晚节’不保,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问题才是我的‘晚节’!”“任何时候也不要怠慢我的病人。”在吴孟超身上,对病人的大爱是那样的至真至诚、细腻入微。因这样的爱而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又何止是病人。

有人说,吴孟超是一位“神奇老人”。他创建了中国的肝胆外科并带领学科团队走在世界前列,至今以89岁高龄仍然在柳叶刀尖上领舞。同样是一种无边的大爱,支撑着吴老仍然活跃在医学科技的前沿,依然忙碌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行列中。

今年适逢 ,也是医改攻坚之年,我们学习吴孟超,就是希望藉此振奋精神,激励更多“吴孟超式”的医务工作者涌现出来。

先进的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篇2

彭林,男,44岁,大专文化,村医,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高粱村人。自1998年担任高粱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以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农民群众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一、情系农村,服务百姓无怨无悔。

2008年,他在参与统一的手足口病防疫任务时,有一次晚上出急诊,由于雨天路滑,不幸跌倒。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尽管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她带伤仍然坚持战斗在一线,到病患者家中督导消毒杀菌,宣传疾病防控知识。群众看到她有时痛得直冒冷汗,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得到彭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二、扎根农村,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2008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为了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他积极配合上级,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标准要求,建成了布局合理的规范化村卫生室,实现了六室分开、配备了微机和规范化的诊疗设施,并实现了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

同时,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主动地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已为辖区2000多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200多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他特别关心老年人健康状况,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成为老年人的贴身健康顾问。

三、支持改革,利为百姓谋。

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但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且待遇大幅度地降低。彭林医生没有丝毫怨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工作

作为村医,还是一名老百姓信任的村医,他除了日常工作还大力支持高粱村村支两委各项工作,遇到有不理解的群众,做出正面解释,还帮忙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先进的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篇3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在疫情袭来最危险的第一线,是驻守乡村的村医,坚守岗位,勇敢逆行,用平凡之躯,守护你我的安危。就是这些平凡的村医,为我们撑起了疫情防控的一道屏障,守护着我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三口塘镇两位年过七十的老村医,原本应该退休在家颐享天年,但毅然选择了成为一名抗“疫”战士,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仍不顾自身安危,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乡亲们。

郑新选是三口塘镇石湖塘村的村医,今年73岁,身患肝病,体质很差。为了抗击疫情,积极响应县防冠指挥部的工作要求,每天坚持上门为湖北返乡人员、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其中有一位密切接触者极不配合,且体温反复,每次测量体温郑新选都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反复宣传,风里雨里从未间断,积极为该密切接触者联系上级会诊,并安排了4次转诊检查,成功排除了患有 的可能。

莫朝雄是三口塘镇豪山口村的村医,今年71岁,身患高血压、糖尿病,腿脚行动不便。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后,从未抱怨,坚持为武汉返乡人员监测体温,宣传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相关政策。一开始也受到了武汉返乡人员的冷讽和口头谩骂,但是通过不断的解释宣传,最后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及配合。因工作劳累,在2月9日发生低血糖反应导致昏迷不醒,及时送往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依然不忘安排其女儿莫金梅(本镇另一个村的乡村医师)继续给豪山口村的医学观察人员测量体温,自己身体略好就坚持要出院回来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给村民带去一份安心。

七旬抗“疫”战士郑新选、莫朝雄,就是我们身边平凡英雄,是防控一线“最可爱的人”。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幸福、平安,正是有许许多多像郑新选、莫朝雄一样的人,在危难面前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他们平凡而伟大。作为被这些平凡英雄默默守护的普通人,为乡村医生郑新选、莫朝雄点赞的同时,也应该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助力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先进的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篇4

xx,男,xx岁,中共党员,20xx年毕业于xx医学院,获硕士学位。xx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xx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先后被评为“xx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xx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带教老师”、“xx医学院特聘教师”。主持的“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获20xx年度“xx市第一人民医院新业务新技术奖”。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在长期的医疗卫生工作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服务思想,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时刻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同事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许多频临死亡的心脏病患者奇迹般的转危为安。

医者仁心,无怨无悔

20xx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xx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以来,xx一直保持着高度敬业的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管是刮风下雨,也不论春夏秋冬,常年坚持早6:30上班,多年来养成的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规律始终坚持如一。遇有危重病人坚持守候患者床前,加班加点抢救病人已经习以为常,20xx年冬季的一天,24小时内病房连续收治4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一位60多岁的住院病人突发心肌梗塞,急救已经持续了四十几分钟,不间断的心肺复苏并没有使病人有所反应,一般来说,心肺复苏半个小时以后,如果还没有反应,基本可以宣布死亡了,当时连在场的家属都已经放弃了,但他坚持说还有希望,一直没有放弃。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终于从“鬼门关”抢回了一条人命,家属们喜出望外,他自己却累瘫在一边。为继续抢救病人,他连续守护患者床前36小时,直至患者脱离危险,才离开病房。连续24、48甚至72小时或更长时间守在科室,对他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数年来,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一年内,他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数得清。

潜心钻研,业务精湛

xx积极研究新业务、新技术,不断的将本专业的新技术、新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使许多频临死亡的心脏病人转危为安。20xx年,他被选派到“xxxx心血管病医院心脏电生理中心”进修学习。经过近一年潜心苦学,20xx年在我市率先开展“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根治心律失常的方法之一。该微创手术是在x光血管造影机的监测下,通过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放入心腔内,先检查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很高的温度,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坏死,达到根治目的,具有创伤小、无副作用、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开展该项技术两年多来,已为数百名心动过速患者解除了病痛。

他还积极和科室同事一起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来说,最有效治疗方法就是急诊介入治疗方法,急诊介入治疗可使冠脉血管撑开,血流保持畅通,从而使濒临坏死的心肌得到救治。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和病死率低的优势,急诊介入治疗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经验、仪器设备以及医生团队协作的要求很高。还要求尽量能在患者就诊后60—90分钟内开始进行介入治疗等。因此,此项手术目前在国内只有一些大型心脏介入中心才能开展。而xx掌握的该项技术标志着一院在“冠心病介入诊治”方面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54岁的xx师傅长期患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平时未规范用药物治疗,去年冬季凌晨在家中休息时,突然出现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强烈的频死感让其无法忍受,家属发现后紧急拨打120到一院就诊,经诊断,患者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难以维持,随时会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时间就是生命。随后,xx和他的同事们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为患者实施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诊疗”绿色通道,在xx尚属首家。自开通绿色通道以来,已成功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数十例,无一例死亡,极大地提高了生存率,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健康与幸福,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该项技术是一院在“冠心病治疗领域”的新突破,为我市填补了又一项技术空白,对提高我市心血管病诊治水平具有着重要意义。

热心公益,乐于奉献

为帮助社区居民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健康管理能力,他还走进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和敬老院,结合工作中的经典病历案例,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保健治疗方法、家庭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心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自己编写并自费印刷“健康教育资料”,免费发放,并发放“科学就医共享健康”为主题的宣传彩页,老百姓高兴地说:“健康讲堂进社区,受益很大,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通过健康教育讲座,他意识到患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巨大渴求,对此类活动的极度认可。当看到广大人民群众对他精心讲课的赞赏,对他认真耐心为他们答疑解难的的感激,他决心将来尽一切能力为更多人提供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至今他已主讲健康教育百余场,为数千人提供了健康咨询,使很多人避免心脑血管严重疾病的发生,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巨大的负担,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临床实习是将书本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医学生而言,临床实习是一座使其从仅具书本知识的学生成长为具备正确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的医生的必不可少的桥梁。对于医院带教老师而言,临床实习带教也是一个意义重大、值得珍惜的锻炼机会。多年来他一直担任科室教学秘书,为了做好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他提出应充分做好带教准备、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因章施教、讲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兴趣、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受到临床实习及全科实习医师的好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多次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并被聘为“xx医学院特聘教学老师”。

工作不图名,不图利,不讲时间,不计报酬,就是以这种坚韧的毅力他数年如一日的工作着,艰苦的付出也换来丰厚的回报,经他治疗后康复出院的患者,将锦旗、感谢信多次送到医院,但他从不参加病人及家属或其他人的宴请,拒收一切红包。他还常把自己的私人号码留给病人,便于随时掌握病人的情况。而这也导致他即便是在休息的时间里,也会不停地接到病人的求助电话,有时在凌晨,有时在半夜,无论风雨寒暑,他都第一时间帮病人解决。凭借高超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xx赢得了病人和同事们的称赞。

先进的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篇5

有一种追求,看似平凡无奇,它却成就着不凡的业绩;有一种追求,看似朴实无华,它却辉煌着一个人的一生,那就是:热爱中医,甘于奉献。作为一名40岁左右中医门诊医生,他看上去还那么年轻,但是他的中药却是远近闻名,他就是中医院医生周道春。

说到中医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人们印象中中医中药在养生保健方面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治病救人方面似乎西医要来得快些。但是前不久因为一些事,让人着实领教到中医中药的神奇,也让笔者真正近距离认识了周医生。一位朋友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因为颈椎病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她原本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长期吃激素类药物,西药这方面是不能考虑了,很多理疗项目也不能做,除了针灸。无奈神经压迫症状太严重了,而且朋友也不能耐受针炙,治疗效果自然不明显,症状越发严重。她让笔者带她找周道春医生看看,据说这位医生素有“周半仙”之称。笔者以前只是听说,从没接触过周医生,碍于朋友请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周医生。虽然中药没有副作用适合养生保健,但是在治病除痛方面笔者还是侧重于西医。看了检查单,周医生详细四诊之后开了五副中药,笔者看了下也就几味中药,也没开西药。他只是将中药煎服法详细告知患者,先吃吃看吧,不行再想其它办法吧!这是周医生的原话。老实说,当时也就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所谓病急乱投医,笔者只是希望能帮朋友做些事,至于效果自然要看吃药后才能确定。在陪朋友就诊全过程里,至始至终周医生都是面带微笑心平气和,这样的医生有时本身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朋友回家就开始煎中药喝,第一天没有什么变化,到第三天早晨打电话给笔者,电话那头她兴奋告诉笔者,感觉疼痛好些了,上肢能抬高而且好像也没有之前那样僵硬了。笔者听了之后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就几味中药,有那么神奇嘛?朋友吃了五副中药之后,迫不及待的让笔者带她再去找周医生,去时病人很多,就陪朋友在一边等,一边看他给病人看病。周医生看病那才叫四平八稳,无论病人如何多,始终坚持认真耐心,有时候遇到老人家,看上去状态不好的,都是亲自搀扶病人就座。后来听朋友说她又去复诊几次,最后一次去时,周医生说不用吃药了,只要按照他教的方法坚持颈部活动就可以了。至今朋友颈椎病没再复发过。

也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次笔者先生同事到他办公室玩,谈及脸上患有激素性皮炎痛苦不堪,西药是不敢吃也不能涂,但是脸部痒痛症状却很明显。曾经如花似玉容颜现在变得红一块白一块的,到了夏季更是痛苦不堪。之前看了不少地方始终不见效果,先生就建议她试试吃中药调理,反正中药也没多少副作用,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如果说上次笔者是半信半疑,这次找周医生则有点想挑战的意思。周医生在详细四诊之后还是只开五副中药,依然谦逊地说回家吃吃看吧,如果感觉皮肤不痛不痒症状好些就再来。几天过去没有接到电话复诊,想必这中药也没有那么神奇,也就没再多问。没想到后来笔者先生告诉她说同事吃了中药效果很好,脸部感觉舒服多了,因为不好意思麻烦笔者,她自己找周医生又开了中药,还一直在吃呢。为了美她打算坚持吃一段时间中药,最重要的是她从周医生那里懂得一个道理,像她这样的皮肤毛病更多的需要内调而非外治。这以后遇到难缠的问题都喜欢让病人找周医生,他都是只开五剂中药先吃吃看,这句话已成了他谦虚待人的口头禅。

作为一名医生,他总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理解病人的困难,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尽力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能用中药解决的尽量不开西药,能不用检查的就不检查。在病人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病人之间口口相传,慕名前来的病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他每天都不能按时下班,有时候病人实在太多了,就让家人将饭送到单位,简单吃点再接着看病人。因为有很多病人很多来自农村,难得上来看病,不忍心让病人等太久。即使节假日休息,只要有病人打电话,他就到医院来上班。他经常说的一句话:“生病也不能分节假日,人家也是没办法。”朴实的话语里透露出周医生满满的责任心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