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事迹是一个反思自我、提高认知的重要手段,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激励人们不断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室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科室事迹篇1
余琳欢(1995年生)——想家,但武汉更需要我
“病毒我不怕你,你快给我走开!”1月29日,余琳欢在日记中给自己加油。从这天起,她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浙江支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医疗队队员。
凌晨3点上班,上午9点下班,连续工作10多天,这个25岁的姑娘声音略显疲惫。“疫情发生后,我每天都刷微博、看新闻,眼瞅着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心里又急又难过,当时就报名来支援。”没过多久,余琳欢便被选中。
入院后,余琳欢与另外两名护士照顾40多名患者。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生命体征、上药抽血补液……十几天奋战下来,如今的余琳欢心里有底、手下不慌。“戴着两层手套,也能快速摸到静脉抽血;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也不影响倒水送饭。”余琳欢说。
2月14日,余琳欢护理的两名患者治愈出院,她非常兴奋:“特别开心,这是我们团队战斗的成果。”
最近几天,余琳欢明显感觉许多患者变得更积极乐观。“前两天给一位大叔送药,他突然说了句,你们都来了十几天了,想家吧?等疫情过去,再来武汉我给你们当导游。”余琳欢鼻子一酸,却还是露出微笑:“当然想家,但这里更需要我!”
科室事迹篇2
“去湖北,我早有准备!”“当时疫情发生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如果需要我们支援,我会第一时间冲上前。家里人比较理解我这个行业,也比较支持我去湖北,到了那里我一定会和各地医护人员一起努力,战胜这次疫情!”简短而庄重的壮行会上,内科护士xx的平静,彰显了一名专业医护人员的良好素养。
xx是内科的业务骨干,也是医疗小分队中年龄最小的成员。参加工作以来,她总是任劳任怨,苦活累活抢在前面。大家都知道内科护理工作又脏又累,是许多人都不愿意干的工作,内科病人大多是行动不便、卧床的慢性病患者,住院患者量大、治疗周期长,她们的工作强度比其他科室更大。但她从没叫过苦、喊过累。她本身腰间盘突出特别严重,犯病时起床、下地都费劲,但她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没耽误一天工作,因为她深知少一个干活,其他人有多辛苦。遇到科内其他同事有事找她调班的时候,她总是毫无怨言,主动承担大部分工作。她是科里唯一一个全年没有请过年假的护士。
除了正常的值夜班,内科护士还承担送危重患者转院的工作。碰到有需要转院治疗的重症患者,由于人手不足,只能派下夜班的护士去,一夜没有休息的她,又踏上了护送患者转院的火车,在火车上看护患者平安抵达后,马上返程回来后继续上班。每次院里、科里指派的这样的临时任务她都服从安排、保质保量的完成。
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每当有重症患者入院时,她总是冲到第一位,在护理的过程中不怕脏不怕累,有许多脑出血术后昏迷的患者,张口呼吸,在口腔内形成许多的'痰痂,呕吐时呕吐物在口腔内的残留,她总是不怕脏、不怕口腔内的异味,一点点的清理干净。在内科护理的过程中有许多昏迷的病人大小便失禁,她总是能不怕脏不怕臭的清理干净。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肺内感染,每隔2个小时就为病人翻身、扣背,按摩受压力部位,减少肺内感染的发生。
在医院,她是敬业的白衣天使;在家中,她是“失职”的家人。老公知道她腰不好,家里的活尽量什么都不用她干,但在医院,对于患者她是随叫随到,重活累活都帮着干。她的父亲有高血压、糖尿病,需要长年吃药。母亲2019年做了膝关节手术,行动十分不便,也需要有人贴身照顾。年幼的儿子还在上幼儿园。小家与大爱,她选择了后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xx诠释的守护患者的医者仁心。
科室事迹篇3
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以来我科室在院领导支持下通过护理部的精心部署指导和这几个月来的实际工作,体会到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首先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正确理解;全科护士牢记“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从“头”开始的服务理念”,夯实基础护理,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朝着“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的目标不断前进,作为全院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病房,我们内二科全体护理人员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
护士长每天在病房巡查,针对病区存在的问题及病员提出的意见积极进行整改。如针对我科病人多,护理工作量大,存在潜在风险,护士长及时调整排班模式,将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每位病员及时得到最好的护理;每天上午11;00下午16:00进行病房大检查,了解病员当天的治疗情况,每组基础和生活护理,健康教育是否落实到位,做到工作每日清,管理每日清。
科内护士加强护患沟通,尽量给病员创造舒适方便的环境。如我们每个班次接收的新病员责任护士都要向病员做自我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病区环境、作息时间、相关检查等。在病房现有的条件下加强热水供应,备齐盆具等一次性用品,增加加床的置物架、屏风等。我们用实际行动演绎我们的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内二科病员多数是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慢性病较多,长期卧床病人饱受疾病困扰,而家属大多由忙于工作无暇照顾,造成病人心理及生理双重折磨。我们的责任护士深入病区与老人聊天沟通,使老人尽多的享受天伦之乐。减轻病员的痛苦,病员和家属非常感激,连声道谢,我们的责任护士就说了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们增设了健康教育专职护士。每天我们的.健康教育护士和包班护士来到病床前为每一位病员做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言传身教。病员及家属细心的聆听着,还说“你讲的知识我们太需要了,希望这项工作能继续做下去。”
护士长每天早上7:30带我们来到病房,为患者和家属带来真挚的问候,并为每位病人整理床单位、病房等。对病情较轻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协助刷牙、洗脸、喂饭、剪指甲、刮胡须等。我们科离休病人占1/4还多,因为住院时间长,私人物品也就特别多,床上床下、床头柜、窗台上到处都是,为此我们一遍遍地帮助他们整理,保持病房整洁。对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我们做得更多的是健康教育,从入院直到出院,护士们始终和患者及家属们进行温馨的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对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我们协助他们定时翻身、拍背,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认真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虽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当看着患者舒适地躺在整洁的病床上,大家一天的劳累全部烟消云散了。
上午是治疗最繁忙的时候,我们由过去的呼叫器响了、家属或患者呼叫后才能见到护士,转变成现在的护士不断巡视病房,主动及时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患者们越来越信任护士了。我们对病人的称谓也由以前的几床或某某某,转变成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或张老、李老,病人听起来觉得亲切,有犹如在家的感觉。在沟通和交流中,我们增进了医患感情,减少了矛盾,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中午我们主动为没有家属送饭或输液仍在进行的病人在食堂订餐并送至床旁,积极询问病人对饮食是否满意,针对病人意见,和营养食堂联系,做出相应改进。
下午我们会为卧床的病人擦洗,刚开始时许多病人不适应或不好意思,不让我们为他们洗头、洗澡、擦身,我们会亲切耐心地对他们说:“你们就当我们是你们的女儿,这里就像您的家,没关系的'。”许多病人渐渐地接受了。我们由过去的侧重于治疗性护理,转变成加强基础护理。一次我们的一位病人家属在陪伴病人散步时突然晕倒我们的护士张珂同志得知后一边通知急诊一边火速赶去,在急诊到达之前先行采取急救措施为事后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受到家属高度赞扬。
当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离不开院领导和护理部的精心指导。护理部周详制定了争创优质示范病区的方法和措施,为我科增添了2名护士,实行了人性化弹性排班。大家分工合作,明确岗位职责,全科护理人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有效地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为病人提供创新、人性化服务,得到了病人的称赞。创建活动不仅得到科主任和全科医生的大力支持,还与不断转变护理服务理念的全科护士的支持密不可分,大家积极响应,练习基础护理技术,争创技术能手,开展文明用语和微笑服务,为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进行生活照顾,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对病人病情开展有效护理工作,牢记安全和生活护理同等重要,把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也渗透在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中,不断改进服务流程,提倡全程护理服务。实现了生活护理到位、治疗护理安全,心理护理主动开展。
在开展优质服务示范病区活动中,我们获得了病人的好评,但仍需继续努力,尽力做到住院病人少陪护,无陪护,陪而不护,进一步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好,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取得让社会满意的效果。我们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还有很多,病员满意的微笑温暖着我们,病员康复的笑声激励着我们,我们有信心将优质护理服务继续做得更好。
科室事迹篇4
今年42岁的小张,是xx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xx县xxx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小张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小张主动向xx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xxx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小张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小张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小张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xxx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小张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张,小张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xxx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xx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科室事迹篇5
贺星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他在大学毕业之后主动放弃了留成工作赚大钱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当起了乡村医生。守着黄土,守护乡亲,一守就是18年。
贺星龙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当初,贺星龙考上了卫校,但三千多元的学费让全家犯了愁,母亲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才找出302元钱。就在贺星龙以为求学梦要破灭时,善良的村民们伸出了援手,你家三十,我家五十,把他送进了学校。对此,他明白自己这辈子都与家乡分不开了。能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家乡乡亲的生活中去,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贺星龙十八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将乡亲们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他面对生活工作上的困难能够坚持下去,努力克服,是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得到了实现与升华。
作为基层公务人员、组织工作者的我们,首先也要学会感恩。人民与政府信任我们,给了我们工作的机会,我们要珍惜这份工作。党培养我们,交给我们知识与工作技巧,我们要懂得感恩,将自己的所有奉献给群众,就像贺星龙一样,对群众毫无保留,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了解群众真正的所想所需,站在群众的角度上认真思考,争取给民众满意的答复。
组工精神还是不畏苦、不畏难的体现。基层工作常常是抹黑归,顶月行,对此我们要学习贺星龙的不畏苦精神,扎根于群众,不管环境的困苦,能够坚持信仰,坚持群众路线,只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初衷,我相信不管多累多苦,大家的心里都是甜的,都是幸福的。
贺星龙“80后村医”感人的榜样故事让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与学习了组工精神,今后的基层工作中,组织工作里,我一定会树立坚决的心,时刻谨记初衷,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科室事迹篇6
从事临床医学检验二十余年,凭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任劳任怨踏实工作、刻苦钻研、忘我奉献,切实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
坚持奉献,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记得刚上学时老师对我说:“检验工作是为临床及时提供准确诊断依据的前哨工作,检验工作者是侦察兵,要想当好侦察兵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默默奉献的精神,要甘做无名英雄,要时刻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二十多年来,我牢记这一训言,办公室主任先进事迹严格要求自己,对医技精益求精,以满腔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份检验报告,和同事团结协作,赢得了患者满意的微笑。凭借着一切为患者着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工作宗旨,在医学检验这一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倾注着自己的心血。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作为一名医学检验工作者,没有明星耀眼的光芒,没有掌声、锦旗和鲜花,有的是年复一年重复平凡的临床服务工作,每天和病人的各种标本打交道,不但忙碌、辛苦而且标本具有潜在的传染性,面对这些我丝毫没有退缩,记得刚从学校毕业来医学院报到时,人事处的老师问我“你是愿意留在学校本部还是愿意到医院去工作?”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救死扶伤是多么崇高的职业,吃苦受累又算得了什么!
检验工作者是医疗战线上的“侦察兵”,在平时工作中我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财务科先进事迹报告为临床医生的诊治提供更准确、更有价值的检验信息。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养成了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的习惯,对每一项工作,每一次试验,每个检验数据都精益求精,遇到不合格的标本及时与临床科室护士取得联系,告知原因重新取得合格的标本,做好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生化室担负着检验科大量的工作,还要承担体检工作,为了保证每日检验工作的顺利完成,为保证大型设备的正常运转,从仪器的保养、使用、到每个结果的准确,都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每天对种种试验项目质量控制的监测,标本的检测,结果的核对,都严格要求,精神科护士事迹把好每个环节,和同事团结协作,出现问题时共同磋商,做好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检验结果与临床有差异时,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共同探讨,提出建议,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并配合临床科室,分析种种数据,发现问题的同时,协助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好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与此同时,十多年来一直参加卫生部和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考评,并屡次取得优异成绩,为医院和科室取得的一张张奖状和合格证。平时无论多么繁忙的工作,任劳任怨,与同事们一道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服从组织按排,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
服从组织按排,积极响应卫生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号召,20xx年到20xx年到宁都县人民医院进行定点援助工作。与当地医院同事团结协作,积极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临床医师的意见,加强医护与检验之间的沟通,急诊科护士事迹做好全程质控,提高县医院检验科整体检验水平;采用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等方式传授生化质量控制及校准、生化新项目的检测及临床应用和各种先进的检验理论及实践经验,规范完善文件的编写与操作,积极参与了当地医院“二甲”复评的准备工作,主动参加当地医院组织的捐款活动。工作期间根据当地医疗技术条件,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当地群众就近提供了“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有效缓解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多次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完成了送医下乡支农任务!
在平时科里的工作除了承担自己的一份检验任务之外,还协助主任做好生化室的管理及承担全科试剂的管理工作,每天试剂的清点与验收和每月试剂清单进出库,看似简单却很繁琐,经常为了试剂清单的进出库占用很多休息时间,有时为了清理试剂库房到晚上。检验科主任先进事迹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需要很强的责任心,我数十年如一日,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为保证整个科里的检验工作顺利进行尽自己的绵力。
认真钻研业务,积极进取
在承担繁重医疗工作的同时,我还承担了x大学医学院本科生和各大、中专院校实习生的教学工作,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外出培训中非常注重国内外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积极撰写医学论文,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杂志和医学报刊上发表文章,先后主持并参与多个科研课题,参编《临床医学实验教程》,编写《临床生化组第二版标准操作规程》等。我觉得要想更好地为病人服务,除了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专业素质,急诊科感人事迹所以在繁重的医疗、教学和其他工作的同时,在业余时间不断充电,积极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有时为了弄清某个问题,查遍各种资料,并悉心向前辈请教,努力使自己拥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做一个医德高尚的人
医乃仁术,要做一个好的医务工作者,必须首先做一个好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医务工作是一种救死扶伤的高尚职业,要求做人正直、谨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病人富有同情心,对自己不计较得失,愿意做好事。
记得门急诊化验室使用beckmancx7全自动生化仪时,当仪器出现问题,值晚班的同事无论什么时候打电话给我,我都会耐心倾听,电话里能解决问题的在电话里解决,不能解决的就亲自到医院去尽力帮助解除仪器故障。我觉得同事的电话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和技术的肯定,检察院公诉科先进事迹当仪器恢复正常运行时,我感到无比的高兴。生化检验任务繁重,每天都有很多急诊和危急值要及时报告给临床科室,有的门诊医生只留工号不留姓名无法报出危急值结果,我总是不怕麻烦亲自到人事科去查得医生的姓名,为的是能及时将危急值结果告知临床医生让病人得到及时救治。甘做人梯,每当同事新轮转进生化室总是手把手教,直到能熟练掌握各个项目的检验。
在平时的工作中尽量方便病人,有些特殊检验项目不能当天取报告根据病人的要求给病人免费邮寄化验报告或者留下病人电话告知病人结果;视病人如亲人,主动替患者排忧解难,时刻为患者着想,热情、真诚、周到,耐心为患者提供咨询先进科室推荐材料,解释检验结果,有针对性地建议患者选择合理又有效的检验项目,不增加患者额外的检查负担;还主动指引患者看病流程缩短看病时间,有一次早上7点钟,我正值晚班,一位从乡下来昌看病的老太太来门诊化验室问我去哪个科看病,我耐心地问她哪不舒服,告诉她应该挂哪个科的号。当我下晚班时,竟然又在磁共振室外面遇到了这位老太太,老人在医院里转了很久还是不知道怎么去看病,看着老人着急的样子,想想如果是自己的父母在外遇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顾不上晚班的劳累,带老人挂号、看病、做检查、拿药,老人感激地说:“你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还是到二附院看病好啊!”老人的话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科室事迹篇7
“一切为病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是急诊室护理组的服务宗旨。
也是每一位急诊科护士的心愿,是急诊护理组工作的目标。
急诊是临床第一线,急诊护士们担负着全院的输液工作和急诊抢救工作,每天的工作都是繁忙、紧张的,全年静脉补液5.8万余人次,肌肉注射4.7万余人次,导尿灌肠600余人次,护士们能团结一致、互助协作,在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热情接待病人的同时,亦得到了病人无数次的称赞。她们为了方便患者,首次在医院窗口科室里推行了一系列的便民措施:护士为行动不便患者代挂号、代配药;为年老体弱者代保管补液;在厕所安装了便民挂钩,为输液病人上厕所带来了方便。
急救是急诊室工作的`重点,抢救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安危和医院的窗口形象,医院按照创建文明单位的标准开放了“急救绿色通道”,为抢救工作开放了方便之门,全年120急救车救护230人次,每次急救车来院,不论是中午还是傍晚,护士们总是匆匆放下碗筷赶到岗位上,早早在门口待命了。抢救病人是第一位的,在急诊每时每分都是生与死的瞬间,随时会考验护士们的业务技术,所以,急诊的每一位护士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业务知识,认真操练抢救技术,熟练和提高抢救技能,配合医生实施抢救操作,无数次地将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在迎接市局行风检查的呼叫系统抽查中,急诊护士与全院医生良好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和流利的应答提问,获得市局检查组的好评。
急诊室在全院护理部中率先实行成本核算,从使用棉球到改用棉签的改革,每月为医院节约成本近千元。一年来的工作中,急诊室无违纪违反规、无严重差错事故,较好地完成了院部签定的目标责任书,在参与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中。获得了医院星级护士1名、一级窗口服务明星5名,各方面评分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