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先进事迹材料5篇

时间:2024-05-28 作者:Iraqis

事迹材料是一个人对美、善、真的追求和追寻的真实记录,事迹的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特点,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抢险先进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抢险先进事迹材料5篇

抢险先进事迹材料篇1

入汛以来,在屈原管理区凤凰乡的责任大堤上,出现了不同年龄段的身影:有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60后,有统筹协调沉稳可靠的70后,有勇挑重担毫不退缩的80后,也有满腔热血冲锋在前的90后。他们用责任与担当,谱写了一支并肩作战的防汛交响曲。

60后的坚守:绝不缺席每一次抢险

彭胜根是凤凰乡抢险技术队“有险必达”的老牌队员,如今腰疼犯得越来越频繁了。今年汛期长,老彭多次参与抢险,弯腰捞淤泥,肩抗砂石袋,中间腰疼了好几次他都咬牙硬撑了下来,大家发现后勒令他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肾结石。下意识地拿手撑着,他身上是不知道被汗水浸透了几次的衣服。彭胜根答应在家休息,可在微信群里一看到有险情,他就穿着长筒雨靴又出现在了抢险现场:“这不是有险情嘛,我放心不下!再说,我吃了药来的。既然是抢险技术队的一员,我就应该与其他抢险队员一起,完成每一次抢险工作,绝不缺席!”

70后的奉献:用心做好每一件为民事

湛灿,省人大代表,磊石村总支书记。作为西大堤17+400—19+500责任堤段村级责任人,每年汛期来临,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保证群众的安全。为此他提前谋划,积极筹备物资,带领党员深入一线,清基扫障、排查隐患、抢险救灾,将防汛一线作为践行人大代表为民情怀的“主战场”。

前不久暴雨过后,湛灿连夜就调度处置了磊石村古湖片西瓜地被淹灾情。了解灾情、报告灾情、宽慰群众,他永远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磊石村党员干部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积极应对当前防汛工作,真正做到了对外防汛保平安,对内防涝保生产,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80后的担当:全力扛起每一项重任

当前,防汛抗洪进入关键时刻,脱贫攻坚也迈入了最后冲刺倒计时阶段,双重压力如同“两座山”压到了扶贫干部的身上。

施俊,张家界人,2012年作为大学生“村官”来到屈原区凤凰乡,2018年从事扶贫工作,现任乡扶贫办主任。7月4日,凤凰乡启动防汛三级响应,当晚,他便作为乡级带班责任人站到了防汛大堤上。本是山区里长大的孩子,经过这几年的防汛历练,也已经从“新兵蛋子”淬炼成了“防汛老兵”。

“只要是组织上交给我的工作,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防汛抢险,我都会尽力做到最好。”施俊坚定地说。

一手抓防汛、一手抓脱贫,作为一名乡镇扶贫干部,施俊勇于担当、扛起“双责”,回应着广大贫困群众对生活安定、生产稳定的意愿诉求。

90后的传承:认真对待每一次挑战

90后的湛云是凤凰乡的入党积极分子,汛期刚开始,他第一时间就报名参战。在一次处险中,湛云一马当先扛运砂石袋,这次处险在田间,淤泥松散,穿着雨靴一踩一提,脚出来了,鞋子却陷了进去。为了加快处险进程,湛云干脆赤脚上阵,两条腿踩在淤泥里,一把铁锹被他舞的虎虎生风,不一会,他周边的田地就被清理了出来。

“小时候经常听我爸提起98年抗洪和抗洪精神,还觉得是很遥远的事情。直到这次防汛,我也上了江堤,才亲身参与感受到了他们的艰辛与不易。”坚守一线快一个月了,年轻的湛云_越勇:“我一直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参加防汛是一个党员该做的事情,算是一个自我挑战。以后如果还有机会,防汛我还来!”

抢险先进事迹材料篇2

“我们订婚啦!”7月19日晚,卢彦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更新这样一则消息,不过,卢彦伟还没来得及看完“点赞”,就接到单位的命令:河南消防救援总队立刻出发驰援安徽抗洪抢险救援,他作为总队新闻宣传人员到一线记录河南消防指战员的救援故事、抢险镜头、暖心举动等。总之,就是把河南消防的战地正能量及时传递出去。

战地宣传工作,并没有想象的轻松。虽然不是上一线直接投入救援,但每次随警出动,卢彦伟都是如影随形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每天穿上救援服,再背负着十几公斤重的相机包,还要随时拍照、录像,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在淮河蒙洼蓄洪区,出警的消防员多是涉水救援,卢彦伟搭坐舟艇,记录整个行动过程。其间多次遇到暴雨天气,浑身湿透没有穿上雨衣,因为雨衣需要为镜头挡雨;为获得更好的拍摄角度,有时还要跳入水中,记录消防员救援时的精彩瞬间。

鞋湿了、衣服透了,只要相机没事,照片拍到,卢彦伟感觉任务才算完成一半。接下来回到驻地,他来不及换洗衣物,就要整理这一天拍摄的资料。哪个镜头最好,赶紧处理打包上报;哪个视频很精彩,马上剪辑发布。

“太暖啦!小女孩给刚上岸的消防员喂吃的。”“高温下的坚守”“大坝上的除草人”“援晥抗洪,我们彼此温暖”……付出就有汇报,在驰援安徽抗洪抢险救援的这段时间,卢彦伟记录的这些图片、场景引来多方点赞和转发。

洪水不退,河南消防不走,作为一名宣传记录者,卢彦伟一直如影随形上一线,紧握相机取镜头。

抢险先进事迹材料篇3

自1月26日以来,罕见的冰雪天气席卷中国南部,给供电设施造成严重损害。抄场供电所管辖供电区域大面积停电并出现多处高、低压线路倒杆断线情况。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顶在我们电力人肩上的是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考验。作为高压管理人员的陈军民,是所里的技术能手,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陈工,平日里上上下下的事都离不开他,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就更加需要他冷静思考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他按照保大范围用电的原则,积极与所长商量,合理分组分工,做好检修计划,将停电时间缩到最短。10kv井塘分支线西坑处有一档高压线被树枝压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两边又是陡峭的山坡和被冰雪压垮的竹林,考虑当时情况比较紧急,他拉下隔离开关后,拿起镰刀毅然冲进了冰竹林中,等他从里面钻出来时已变成白冰人了,只见他的头发结上了冰层,鼻子耳朵冻得通红,嘴巴已经被这些冰冷的寒气横扫得可见多处裂痕。在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抄场乡所有供电线路在短短四天之内全部抢修完毕,全线恢复正常供电,保证了用户在春节期间能够欢快地收看春节联欢晚会。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大年初一奔赴重灾区

新年伊始,陈军民得知丰城受灾严重,灾后重建工作非常艰巨,需要各地人员调配支援时,他便主动找领导要求加入抗灾保电支援小组,大年初一便随着小组赶赴丰城各乡村抢修,这一去就是半个月。元宵节到了,他们放了一天假,他终于可以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了,他的小女儿也可以在他怀里撒撒骄了。有人问他:在那里累不累啊?想家不?他回答说:刚开始的时候有些累,那里不比我们山区,平原地区风特别大。不过后来就习惯了。说不想家那是假的,但想想还有那么多群众春节期间不能用电,我就觉得很揪心,当时唯一想的就是尽快把电网抢修完,这样既能让群众早日用上电,自己也能早点回家。看着自己微胖的身躯有些消瘦,他便打趣地说:看我现在都减肥了,一举两得呢!笑容里透着几分憨厚、朴实和欣慰。

妻子理解、女儿支持,家庭给了他坚强后盾自去年严重冰雪灾害以来,为了抢修方便,陈军民便吃住都在所里,对于家庭上的琐事便由他妻子一人承担。对此,陈军民妻子没有牢骚满腹,更多的是理解。本想春节一家可以好好享受天伦,丈夫又申请加入支援重灾区,说没有半点委屈和抱怨那也是假,但她全往自己肚里咽,临走时她对丈夫说:在那里好好干,还这么多人没电用,不知有多着急,家里有我呢,你尽管放心吧。简单的一席话,却要付出双倍的包容和理解。小女儿一直是陈军民的骄傲,去年期末考试她拿了第一,陈军民便答应小女儿要利用春节期间请她吃肯德基。小女儿盼望着,得知爸爸大年初一就要走时,她一没哭,二没闹,只是对爸爸说:爸爸,我不怪你,我支持你,等明年我再拿第一时,你可得请我吃双份。女儿的支持和懂事让他内疚的心逐渐恢复了平静,家庭为他战胜困难的信心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陈军民,一个朴实的基层供电职工,正在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实际行动履行着一个电力人的职责,在抗冰抢险中尽职尽责,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树立着电力人的新形象。在抗冰抢险战场正是有许多这样的陈军民,才使我们的电网逐步恢复原貌。虽然丰城市的抢修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光明指日可待。

抢险先进事迹材料篇4

“对不起,爸爸没能遵守承诺;因为守护好新镇的父老乡亲平安是我的责任!”

7月21日晚,暴雨如注,短短几个小时河水水位迅速上涨,位于卫河河畔的豫北名镇浚县新镇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浚县公安局新镇派出所所长李振鹏接到暴雨预警后,迅速带领全所民警、辅警开展抗洪抢险工作。

鹤壁市境内遭遇连续强降雨,浚县新镇镇境内的共产主义渠和卫河水位猛涨,加上上游河流分洪泄洪,泄洪区几十个村庄的群众亟待转移。李振鹏闻汛而动,向全所民警、辅警发出号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急难险重面前,人民警察责无旁贷!当务之急就是把群众一个不少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奶奶,请放心,只要人在,家就在,咱要相信党和政府,您在这里安心住下,缺什么我给您置办。”

在该镇新北学校的安置点,李振鹏紧握着一位老人发抖的双手,安抚好老人的情绪后,继续投入到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中。一个昼夜未眠未休,截至7月22日凌晨,新镇镇辖区内14个村庄2000余名群众全部被安全转移。

大雨一波未停一波又起,受强降雨的影响,7月22日晚,卫河彭村段突发决堤,河堤口头宽度达到40米,情况十分危急。“走!我们动作麻利点,去河堤两边把警戒线拉起来。”带着两名民警,李振鹏一行人迅速出发赶往卫河彭村段决堤口。刚刚靠近河堤,见到不少群众在围观,李振鹏见状赶紧带着其他民警上前劝离。“洪水期间,不要往河边凑,一不小心掉下去就有生命危险!快点回去……”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李振鹏一遍又一遍地劝离围观群众,他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对群众一遍一遍地解释、提醒,包括李振鹏在内的百余名民警经过70多个小时的艰苦鏖战,维护了新镇卫河大桥交通顺畅,使救灾抢险物资快速有序地进入抢险堤段,在强有力的保障下,决口于7月26日凌晨2时终于成功合龙。

完成任务后,李振鹏根本顾不上休息,又配合党委政府第二次有序转移了20多个村的群众。

因为镇里停水停电,李振鹏已经4天4夜没有联系到家人了,4天前,小儿子给他视频通话问:“爸爸,我好想你,你什么时候回来呀?你不是说带我去北京看毛爷爷吗?”他只能愧疚地对孩子说:“对不起,爸爸没能遵守承诺;因为守护好新镇的父老乡亲平安是我的责任!”

抢险先进事迹材料篇5

6月30日以来,麻城遭受入梅以来最强降雨,平均降水量为322.2mm,最大降水量达到428mm,创麻城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值,地处城郊结合部的龙池办西畈社区在这次洪涝灾害中受灾尤为严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天灾,社区党总支书记谈大能及时了解灾情、及时处理险情以及妥善部署抢险救灾事宜,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坚守在迎战洪魔的第一线,最大程度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6月30日下午,天气特别闷热,3点多钟,突然刮起了大风,西畈社区境内的松鹤路以及荷叶庵等处的电线杆被大风吹动,处于半倒伏状态,摇摇欲坠的电线杆和倒伏在地上的高压电线随时威胁着过往行人的安全。接到险情后,谈大能第一时间带领社区干部赶往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合电力部门抢险,及时处理了险情。刚刚清理完现场,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晚18时,电闪雷鸣,雨越下越大,地上已经积了很深的水,熟知西畈社区各处地形的谈大能意识到如果雨再下几个小时,积水水位太高,后果不堪设想。他忧心如焚,辗转反侧的思考应对措施。

临危不乱,科学调度。7月1日凌晨4点,迷迷糊糊中的谈大能被电话声惊醒,西畈工业园区开始进水。西畈工业园是西畈社区招商引资的重要阵地,一旦被淹,后果不堪设想。灾情就是命令,谈大能立即通知社区所有干部和党员突击队成员赶赴工业园区,安排挖机、铲车对工业园进水口进行围堵,全体抢险人员冒着瓢泼大雨通过抬、扛、拖、挑等方式将沙袋、石块等填在各个入水口,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工业园各个入口都被严密封堵,及时阻止了洪水进入工业园区。

大雨下了整整一夜,7月1日早晨,西畈社区已被洪水包围。北环西路路面全部被水淹没,生活路水深达60厘米,部分居民家中已经进水,随着水位上涨,到处都隐藏着危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高于一切,谈大能立即召开防洪抢险紧急会,组织社区全体村组干部、党员并发动群众参与抗洪抢险,深入各组各户查看险情,排除隐患。针对西畈社区河道、下水道多的特点,采取紧急措施,将全体村组干部、党员分成几个抢险突击小组,分别在社区所有桥路入口、河道、有下水井盖的地方,以及低洼深水区安置警示标志,拉起警示带,确保行人安全,并安排人员轮流值班,提醒过路行人。午饭后,他带领村组干部分别深入各组对土坯房屋开展清理,共清查危房28间,转移安置灾民46人。

紧急抢险,指挥到位。7月1日下午4点半左右,执勤人员报告鲁家套旁的汪家河沟出现溃口,河水从溃口涌向鲁家套,严重威胁整个村子的安全。接到险情,谈大能立即带领抢险队员奔赴汪家河沟,由于洪水冲毁道路,机械不能进场,他就带头搬运沙袋、石块等材料加固河堤、围堵溃口,全体人员冒着大雨,喊着口号,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堵住了溃口,洪魔被赶进了汪家河沟,鲁家套脱险了。做完了这一切,谈大能疲惫到虚脱。可是雨还在下,洪水还没退,各处河沟水已经漫过河堤,开始向居民区倒灌,部分居民家积水超过1米了。谈大能顾不得休息,带着抢险队员继续深入各组清查危房,劝离灾民,对离开的灾民他都一一叮嘱不要返回,要相信政府和组织会安置好他们。晚饭后,他带领值班人员堤岸巡查,密切关注雨情和水情。

晚上23时,雨停了,洪水开始退了,但谈大能的心却一点也不敢放松,他不断查看各处值班情况,叮嘱值班同志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保持警惕。

7月2日,洪水暂退,谈大能在听取了各处抢险情况后,再一次召开会议,安排好村组干部继续开展抢险排险工作,深入各户了解登记受灾情况,随时处置突发事件。他自己顾不上休息,带领几位年轻村干部到受灾更严重的宋家河社区支援抢险,并捐赠了物品、食品和饮料,为兄弟社区抗洪抢险提供物资帮助。在抢险过程中,他身先士卒,不顾疲劳,为年轻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

灾后重建,多管齐下。7月3日,整个社区排水正常,各处未出现险情。谈大能及时安排各组开展卫生防御工作,分片分户进行消毒并进行宣传和疾病防控;成立房屋修缮工作小组,对唯一住房户采取集体和分散安置;积极号召社区党员干部以交特殊党费的形式,踊跃捐款捐物,帮扶受灾严重家庭,共收到捐款 10220元;全力做好受灾家庭的慰问和安抚工作,协助受灾家庭开展生产自救。相信社区全体人民在他的带领下,一定会战胜困难,重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