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职场调查报告推荐6篇

时间:2023-07-22 作者:Anonyme

为了激发大家的调查意识,在一场调查结束后应该都要写一写调查报告,很多人都习惯在参加完调查后认真写调查报告记录自己的感受,52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职场调查报告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职场调查报告推荐6篇

2023职场调查报告篇1

近年来,中国职业化程度不断加深,90后年轻人逐步迈入职场,80后已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和骨干。在这样的背景下,某知名职业社交网站近期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个一线城市和重庆、南京、杭州、武汉、成都等12个新一线城市的职场人士的状态做了一次调查。针对员工对老板的服从程度、对待社交网络的态度和使用习惯、对升职加薪及福利的看法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和深入分析,并发布了《20xx年中国职场新常态》调查报告。

成都成为“最不关心薪水”城市 更看重努力与兴趣

调查报告显示,成都在本次调查中成为“最不关心薪水”城市,10.5%的成都职场人士表示“我不关心职位和薪水,纯粹因为兴趣做现在的工作”,成为所有被调查城市中占比最高的城市。虽然成都的职场人士不关心职位与薪水,但并不代表其工作没有动力,50.9%的成都职场人士表示在工作中“当同事讨论工作成就时,我会受到激励”,是北京与上海的1.4倍。可以说,成都职场人士在职场中并不功利,反而更看重自己的努力与兴趣。

本次调查发现,在社交网络的使用态度上,有将近四成的职场人士认为“职业社交网络与私人社交网络分开对我非常重要”,越资深的职场人士这一需求越强烈。有26.3%的职场人士认为“在社交网络分享行业观点是提升自我职业形象的好方法”,25.1%的职场人士认为“在社交网络进行自我宣传,是赢得新客户的好方法”。

在这项调研中,调查者发现80后和90后的职场人士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80后对老板更加顺从,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太愿意向老板表达,90后则有更独立自主的态度;在工作热情上90后比80后更加积极,对升职加薪等物质回报不那么看重,但对“海外旅游”这样的福利比80后表现出更大的兴趣。相比之下,年轻且生活压力相对较小的90后是“努力工作,努力玩”的一代,80后有更大比例已成家立业,承担更多家庭责任的80后对物质回报则更为看重。

近两成80后从不违背老板意愿 比90后更看重升职加薪

调查发现,有19.2%的80后表示在工作中会始终同意老板的观点,即便自己认为有更好的方法。而在物质相对优渥的年代出生的90后,选择这一项的仅占8.9%,在工作中有更加自主的想法。对待工作方面,有22.8%的90后希望通过超越工作职责的方式吸引老板或其他人的关注。

在对升职加薪的心态方面,52.6%的80后希望通过或委婉或直接的方式提醒老板给自己升职加薪,51.9%的90后则认为只要自己工作做得好,老板就会给自己升职加薪。可以见得,80后进入25至34岁年龄段,伴随着来自生活与事业双重压力的上升,只有不断选择待遇更好、有更好发展前景的工作才能承担家庭与社会的责任。

超八成90后不在乎加班 追求“努力工作努力玩”

调查发现,80后找工作更希望“按国家规定正常下班,不要求加班”。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或许可以使个人和企业很快获得效益,但是过度加班,实际上意味着以牺牲个人健康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20.8%的80后并不认同这种“拿青春赌明天的做法”的做法。

与此相反的是刚步入职场,对职场充满热情的的90后中有83.5%的人表示不在乎加班。调查同时也显示,截止54岁前职场人士,年龄越大越在乎公司是否加班,45岁到54岁间的被调查者中不愿加班的人数占31.7%。

在受访者最关注的公司福利中,“公司提供每年1-2次免费海外旅游”排名第一,共有37.3%的人选择这个选项。其中90后占39.20%,80后占36.90%。90后在工作上更加热情,在对外海外旅游上也比80后更为积极,相比80后,90后是更加“努力工作,努力玩”的一代。

本次调查中,57%的90后表示自己会受到工作成就的激励,而选择此项的80后仅有42.9%。对于90后的管理和激励,除了金钱与制度,还需要不断给予他们能够发挥能力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及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是更为合理的管理手段。

2023职场调查报告篇2

临近三八妇女节,职场女性的就业话题再度受到关注。智联招聘6日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超八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其中,超两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性别歧视严重。此外,7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直属领导为男性,只有28%的受访者表示领导为女性。

在就业中,性别歧视普遍么?——超八成女性认为存在歧视

智联招聘6日发布的这份报告主题为“20xx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主要针对一些女性在职场中的就业、升职等问题展开调查,共收回有效样本128576份,其中,调查对象中57%为男性,43%为女性。

根据调查显示,女性群体对于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感知更为强烈。超八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歧视,其中,22%的女性认为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严重,59%的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一般性别歧视。仅有2%的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完全不存在性别歧视。

相较而言,男性感受到的就业性别歧视没有女性严重。调查显示,超七成男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此外,只有5%认为在就业过程中不存在性别歧视。

高学历女性会遭歧视么?——超四成具硕士学历女性感受到严重歧视

在就业过程中,高学历女性会被歧视么?上述调查指出,从学历角度看,女性学历越高,感受到的就业性别歧视越明显。

调查显示,在拥有高中或大专或本科学历的女性群体中,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严重性别歧视的比例分别为12%、18%、28%,但在拥有硕士学历的女性群体中,有高达43%的女性认为就业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值得注意的是,在拥有硕士学历的女性群体中,超九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一般甚至严重的性别歧视。

此外,调查也显示,拥有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学历的男性群体中,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严重性别歧视的比例分别为14%、13%、14%、18%。

升职会受性别因素影响么?——超八成女性认为在晋升中存歧视

有观点认为,在职场发展中,女性遭受到的性别歧视也让人担忧,特别是女性在面临晋升领导岗位的问题上,性别歧视的问题尤为凸显。

升职会受性别因素影响么?根据调查显示,超八成女性认为在晋升中存在性别歧视,其中,有25%的女性认为在晋升中存在严重性别歧视。此外,仅有3%的女性认为在晋升中不存在性别歧视。

调查也显示,有74%的男性认为在晋升中存在性别歧视,其中,18%的男性认为在晋升中存在严重性别歧视。认为在晋升中不存在歧视的男性比例仅为5%。

职场女性晋升难么?——超四成女性到目前为止尚未升过职

该报告还对个体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晋升使用的时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59%的男性在两年内完成个人职业生涯的首次晋升,女性这一比例则为49%,低于男性10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尚有44%的女性表示截至目前自己从未获得过升职,而面对这一状况的男性比例仅为31%,比女性低出了13个百分点。

调查据此分析,在获得晋升的时间成本上,女性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然而获得晋升机会的比例却更小。

女领导多么?——女性领导占比不到三成

当前,在职场中,女性领导越来越多,不过,相比众多男性领导,她们还只是少数。上述调查也发现,7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直属领导为男性,只有28%表示领导为女性。

对此,调查指出,这表明,目前领导层中性别分布严重失衡,男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那么,男性领导为何多于女性领导呢?对此,调查分析,基于同男性天然的生理差别和受深厚的男权社会意识的影响,女性在迈向领导岗位的路途上,总是会面临比男性更多的障碍和困境。

调查还指出,人们总是对女性能否担负起领导的责任而持怀疑态度,而相对而言,女性本身在这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自信,即使是已经身处高位的女性,她们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更多,其背后付出的努力也更多。

2023职场调查报告篇3

国内权威职介平台今天发布“90、95后职场私密调查报告”,直言那些让人看不懂的职场“新鲜人”,其实已经成为职场的生力军,他们的所思所想代表着当下白领的最新动向。

本次调查针对百度贴吧100个重点高校、职场吧近100万毕业生及职场新人。从职场态度、福利待遇、企业文化、职业选择多个角度切入,试图全面剖析这一人群的特点。

90、95后们眼高手不低,期待承担公司核心业务智联招聘与贴吧调研数据表明,大部分90后职场新人自信能直接参与公司“核心业务”,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接受上司安排的“打杂”“跑腿”指派。在回答“你认为初入职场可以担当什么样的工作”时,48%的90后表示希望承担“公司核心业务”,33%的人表示接受“正常的工作安排”,19%的人希望接受“简单易完成的工作”。在回答“你是否可以接受除工作之外的‘打杂’”时,52%的人表示“愿意接受”,38%的人表示“看具体情况而定”,另有10%的人则予以拒绝。

厌恶“马屁精”,不惧“心机婊”90后虽然厌恶“马屁精”,但自信足够机灵能接受任何“人际挑战”。在回答“你最无法接受什么类型的同事”时,48%的人回答“讨好上级型”,30%的人回答“倚老卖老型”,13%的人反感“死板僵化型”。而在面对办公室复杂的人际挑战时,64%的人表示会“跃跃欲试,渴望在人际沟通中历练自己”,28%的人表示“不主动参与,但若涉及到自己,也不会退缩”,8%的人表示“排斥办公室争斗,尽可能减少沟通交流”。

软福利>硬福利调研显示,相比五险一金等“硬性福利”,90后更重视弹性工作制、年假、班车等“软性福利”。32%的人在择业过程中最看重五险一金,35%的人表示最看重弹性工作制,23%的人最看重年薪。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创”在回答“未来你是否有独自创业的计划”时,58%的人表示“是”,25%的人表示“不是”,17%的人表示“没想过”。在回答“你对创业有什么准备或规划”时,63%的人表示“到大公司镀金并积累创业经验和人脉”,28%的人表示“启动资金到位就创业,边干边积累”,9%的人表示“没有准备和规划,听天由命”。

2023职场调查报告篇4

调查一:逾四成男性难挡压力

人们习惯将关注、保护的眼光投向女性,对于男性的更多的是期望和要求,从调查结果来看:职场男性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有43.1%的职场男性认为压力比较大已经难以承受,50.2%的表示有压力但还可以接受,另外41~50岁男性感受的各方面压力感最大。智联职业顾问提醒年轻的职场男性,心态调整尤为重要,不要让负面情绪给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同时树立清晰的目标,增强自身控制能力,正确面对各种压力,不急不躁地做好工作与生活间的平衡。

调查二:收入影响男性压力

收入多少才能感觉经济压力小呢?数据显示:月收入在8000~10000元的,经济压力明显减小,但是月收入过万的职场男性认为经济压力“难承受”的比例却高达30.1%,,可以看出,虽然收入在提高,但达到一定高度后,随着生活需求的增加,经济方面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职业顾问指出:对于80后的职场人来说,理财变得更为重要,有心的职场男性应该有理性的理财规划,而且理财计划应该从步入职场开始。

调查三:晋升成最大压力

职场男性感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呢?调查显示,排在首位的是对个人前途充满担忧,比例达到了28.9%,其次是来自于高目标的任务,担心自己难以实现。在传统观念中,男人们的形象就是有苦自己扛,不习惯别人的安慰和倾诉。其实男性同样需要倾诉、纾解自己内心的苦闷,另外,大部分男性认为上网、出游、抽烟是解压的好方式。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调查结果却显示:有三成男性曾因压力大而流过泪,可见,哭也是一种疗伤方式。

专家说法:哭泣、倾诉是解压良方

面对压力怎么办?心理学中有一种处理方式叫“表达性艺术治疗”,其中,倾诉、哭泣,是很好的情感表达解压方式。男性可以选择与家人或者亲密朋友倾诉,他们并不会取笑,相反,会给你更多鼓励,同时也能增进双方感情,共同解决困难。此外,男性朋友还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多元情绪表达模式,比如运动,通过打球发泄郁闷与愤怒的情绪,通过慢跑,调动低落、压抑的心情。若你的压力主要源于对将来的期望,则需要适当地调整预期目标,设定合理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2023职场调查报告篇5

长相平平的人一般会这样安慰自己:我虽然长得不如你,可我生活得比你好。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可能会让他们吃惊:漂亮的人不仅仅外表漂亮,还更有钱,更成功,也更容易相处。

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那些他们认为最美的人比那些看上去并不漂亮的人的收入多了12%。即使长相平平的人,收入也比最美的人少7%.这些漂亮的人通过外表取胜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被认为更有帮助,二是他们更容易合作。

研究人员推断,由于美貌更容易帮人们在同事间建立合作关系,所以漂亮的人赚钱多。他们排除了这样一个可能:越成功的人越自私。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平均而言,漂亮的人比长相一般的人更不自私。他们说,人们之所以更喜欢同漂亮的人合作,有个原因是人们认为他们更有帮助。研究显示,人们一向对漂亮的人做出更积极的判断,同时和他们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另外,39%的美男和美女被认为有帮助,只有16%的长相一般的人被认为有帮助,相貌丑陋的人的这一比率则降为6%。

美貌会产生晕轮效应

像“丑女贝蒂”(美国热播电视剧的人物、由亚美莉卡·弗伦拉饰演)一样的女孩也有一个好消息:漂亮的人在工作中不能尽职时,美丽或帅气外表反而会成为他们的劣势。在这种情况下,长相不美的总是取得优势,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职场战略家凯萨琳·卡普塔表示:“职场成为了选美大赛,这令人非常不安。正如科学家所说,美貌会产生晕轮效应。我们把一些与长相无关的积极东西全加到他们头上。”

给丑员工的建议 长相是爹妈给的,我们很难改变,但长相平平的人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在职场上取得成功。卡普塔为此提出5点建议:

1.包装自己:衣服能帮助别人重视你的表现。

2.强调特点:对你的外表要有自信,树立一个强势形象。

3.拥有自己的“标志”:不妨试一下u2乐队主唱波诺的太阳镜,让自己鹤立鸡群。

4.重视“软实力”:用你对事情的独到见解吸引人。

5.磨砺口才:有思想,擅长自我推销同样非常重要。

2023职场调查报告篇6

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向今日早报独家发布《浙江大学xx届毕业生择业规律、起薪状况与职业适应调查报告》,这是该校首次大规模地对毕业生开展的跟踪调查。

据悉,该报告调查对象为该校已落实工作的9000名xx届毕业生,其中包括本科和硕博毕业生。调查从20xx年1月开始,采用无记名问卷填写形式,通过邮寄的方式发放和回收,实际有效问卷1560份。

调查耗时长达半年,主要涉及毕业生就业起薪、择业规律、职业适应能力三方面内容。经过数据分析,报告总结出8项基本结论,勾勒出大学生初入职场状况。

调查学历越高,起薪也越高毕业后,第一份工作起薪凭借什么来定位呢?这份针对浙江大学xx届毕业生的调查结论显示,学历对起薪有较大影响,学历越高,起薪也越高。另外,性别、地域、行业、单位性质和工作岗位类型都是影响毕业生起薪的重要因素。

不同专业,起薪差距相当大。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毕业研究生,计算机学院起薪都最高,分别达3716元和6158元,起薪最低的分别是教育学院本科毕业生xx元、环资学院毕业研究生2175元。可见不同行业、不同学历带来的起薪差距也比较显著。目前而言,it行业的毕业生起薪6158元高居榜首,且遥遥领先。

从性别上看,男性与女性起薪差别不大。本科毕业生男女起薪差距为520元,毕业研究生男女起薪差距为826元。在事业单位或者当公务员,男女工作收入差不多。但如果是在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就业,起薪差别会比较大。

受调查者中,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为2732元,毕业研究生中,硕士生为3721元,博士生为3765元。本科毕业生与毕业研究生相差1000元左右。但是,通过数据也发现,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差距不是很明显。

针对这种现象,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金海燕分析认为,本科生阶段学生接受的一般都是通识教育,或者说是素质教育,针对社会上的产业或行业知识所学不多,入职后上手较慢,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因此相应的薪酬会低一些。

“硕士研究生对一个行业算是已经入门了,而且去企业的多,薪酬比较高是可以理解的。博士研究生目前看来薪水不是很高,但可以预期的是,它今后的增长曲线会更陡。”

金海燕说,博士毕业生起薪不是很高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毕业后进高校、研究单位工作的比例最大,这些单位起薪一般都不如企业高,但随着资历加深,博士的科研提成等收入进来后,其薪酬优势会逐渐体现出来。

期望与实际薪酬差最高达1393元

求职前,你对月薪的期望值是多少?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薪酬期望还是偏高的。

记者从报告中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月薪期望值参差不齐。以本科毕业生为例,浙江大学材化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薪酬期望值较高,均值在4300元左右。信息学院、电气学院和外语学院次之;理学院和人文学院最低,均值在2900元以下。

月薪期望值与实际月薪(不包括年终奖)之间,材化学院、外语学院和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差距最大,期望值高于实际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材化学院的毕业生以1393元差值位居第一;理学院、信息学院、人文学院的毕业生较实际,月薪期望值和实际值之间差距在500元以下。

期望越高,往往失望越大。金海燕告诉记者,有的学生在未出校门前,常常会把自己定位得很高。”主要是他们还不是很了解整个行业行情,或者高估自己的社会价值。”期望与实际薪酬差过高,会直接影响到对工作的满意度,甚至发展为跳槽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