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信》读后感参考5篇

时间:2023-10-06 作者:Gourmand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挖掘书中的隐含信息,深入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意图,写读后感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技能,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弟子规《信》读后感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弟子规《信》读后感参考5篇

弟子规《信》读后感篇1

?弟子规》是清朝的李毓秀写的。以前我在学校课间,总能听到广播里在诵读弟子规。我虽然也会背,但是我并不明白其中的意义。这个夏令营告诉了我所有的答案,我举以下三个例子。

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无懒。”

意思是: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你不能不应答,更不能当没听见,一定要立即答应。我以前总是把爸爸妈妈的话当耳边风。但现在我不想理他们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弟子规里的这句话,赶紧跑过去答应。于是爸妈都夸我有礼貌,行动快!

二,“兄道有,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哥哥对弟弟要友善,弟弟对哥哥要恭敬,兄弟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我以前对弟弟很不好,总是要打他,骂他,他也总是弄我。但现在我忍不住要去打他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句话,在心里说:“我不能打他,不能打他,我要友善对待弟弟,这也是孝敬父母。”我相信只要我对他好,他自然也会对我恭敬,爸妈见了也欢喜。我们家从此就有了更多欢乐,其乐融融!

三,“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意思是:吃饭的时候要让长辈先用餐,走的时候要让长辈先行。我以前看到餐桌上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我就自己先吃掉了,但现在我都会把好动东西先让长辈吃。外婆,和爷爷奶奶都夸我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听了非常开心!

?弟子规》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呀!它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信》读后感篇2

在中国,有着这样一本书,书中讲让人们尊师重道、尊老爱幼、诚信待人、知恩图报……那就是《弟子规》。

“孝”、“悌”、“仁”、“爱”是《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它教导我们在家中要孝顺父母,体谅父母,出门在外要敬重兄长,说话也要恭敬、谨慎。为人处事要讲诚信,说话文明,尊敬他人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做到“有则改,无加警”。假如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去讲求其他的学问。

?弟子规》讲:"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它让我们这样对待父母。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则对待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也应该尊敬,礼貌,对待老人更应该尊敬,做“敬老尊贤”。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哪怕再小,再微不足道,小辈去做之前,也要去征求一下长辈的意见,不要擅自主张。否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说自话,不问别人意见,自己就做了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道德”。我们都应该遵守道德。

我们学习《弟子规》,不仅仅要背诵,而且还要深入理解,实施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里,这样明天才会更美好。

弟子规《信》读后感篇3

我有一套《国学小书坊》。一年前,因为这套图书艳丽的色彩、精美的插图把我迷住了,我在书店里抱着久久不愿撒手,爸爸就帮我买下了这套书。而对这套书的内容,却是在和妈妈一起背诵其中一本《弟子规》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的。

书买回家后,妈妈爱不释手地把整套书都翻了一遍,然后说:“我小时候怎么没有看到过这么好的书?廖若君,我建议你把这些书背一背。”我抗议说:“不行,除非妈妈和我一起背。”我本以为这么一说妈妈就不用我背了。“好,我和你一起背,就从《弟子规》这本书背起,可以吧?”没想到妈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我也想和妈妈比赛,所以就答应了。

“这本书一共八十五页,一天背三页,一个月就可以背完。廖若君有信心吗?”妈妈笑着问我。

“有!”我也毫不含糊应战。

每天吃过晚饭后,我就和妈妈在书房比赛背书。经常不用十分钟,我们就能把三页全背下来了,有时意犹未尽还会加背几页,然后把之前背会的串起来一起背。一个月未到,我们已把一本《弟子规》全背完了。

现在,我和妈妈说话时会经常用到书上的句子。周未我想睡懒觉时妈妈会用“朝起早”来叫我起床,可每次我都这么说:“那我‘夜眠迟’为什么也说我?”爸爸要在外面应酬,我会对爸爸说:“爸爸,饮酒醉,最为丑。”爸爸就会笑着说:“有道理,听女儿的。”我还会用“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这句话来提醒自己把看完的书放回书架,保持整齐。……

妈妈说国学是一笔博大精深的精神财富,叫我经常诵读,慢慢理解。我虽然还不理解,但自从我学了《弟子规》后,我发现我养成了许多好行为好习惯,而且大人有不对的地方,我还可以用它来管呢!我当然越来越喜欢学了。

弟子规《信》读后感篇4

这个假期,我读了《三字经》。《三字经》是一本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影响极大的儿童启蒙教材。它采用三言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便于理解,通俗易懂。读了它,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一个中国人的珍贵遗产。它不仅包含着多方面的知识,像亲孝,忠义,历史,诚信等等,它以短小的篇幅描述出着许多深刻的道理。第一部分写了人重在学习,还应该孝敬长辈的道理,教育我们讲文明礼貌;第二部份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古人在什么年龄读什么书,教育我们珍惜时间的;第三部份讲了朝代的历史故事;第四部分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是《三字经》里的第一段,虽然比古诗的字数少,但是它说明了很多道理: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后来处在不同的生活和学习里,人的性情就渐渐有了好和坏的差别。如果父母没有对小孩子进行好好的教育,孩子原来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而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法是专心致志;“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它讲的是: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找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不怕麻烦,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子的母亲就割断织布机的布来教育他。五代时,燕山有一个叫窦禹钧的人,他教育儿子很有办法。因此它的五个儿子全部考中进士,从此声名远扬。这告诉我们:不同的两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同;“养子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告诉我们:父母、老师要好好的教育孩子,如果教育不好,那就是过错了。那孩子呢,更应该好好学习了,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什么都不懂,又能干什么呢?……

弟子规《信》读后感篇5

爷爷对我说过:"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主要在个人的努力。经过那件事后,妈妈又研制出一套方案,那就是"拆机法"把显示屏和键盘、鼠标放在桌上,主机却不见了踪影,后来我才发现,是被锁在桌子下面的保险箱里了,这回的方案直到现在我都没有破解,请看到此文章的人给我想一套方案,有重谢。

在小时候我背过《弟子规》,但几乎都忘记了,也不了解其中的含义,听钱文忠老师一讲,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弟子规》分: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与余力学文。《弟子规》里关于孝的部分,讲述了一个卧冰求鲤的故事:晋朝的王祥对自已并不是很慈祥继母,都非常孝敬。在冬天里,继母时常想吃鲤鱼,王祥竟然赤身卧在冰上去找鱼,这时,冰裂开了,跳出两尾鲤鱼。这则故事使我懂得了:孝不是交易,是无条件的,孝也是人的根本。我想到:对于我的亲生父母,我该怎样孝敬他们呢?我现在还小,无法用大量的体力劳动和外出挣钱孝敬父母,但能在细微之处做点事。以前周末回家,我会偶尔在早上起床后,给妈妈倒杯凉白开,以后我要坚持这个习惯;父母挣钱很辛苦,以后,当我花爸爸妈妈钱,正要买东西的时候,应该好好想想,有没有这个必要,能不能节约一下,对于父母给我买的东西,要爱惜使用......我想这也是孝吧!

当我听到:缓揭帘,勿有声,这句话时,我突然回忆起了一件往事,一次我去数学金老师办公室,出来的时候,我一个箭步,顺手将门一带而过,门‘咣’的一声巨响,关上了,把屋里的老师们都吓了一跳,妈妈正好在现场,立马说我:“门应该轻轻关上,你这样做,显得你很没有教养,对老师很不尊重。”我当时挺不服气的,还叽哩哇啦解释了一通。现在想想,觉的很不好意思。

听钱文忠老师讲《弟子规》,我的心能放的很平静,边听边想到以前做过的很多事情是否正确,如果错了,应该按《弟子规》中哪点去改才对。既然《弟子规》可以给我明白那么多宝贵的道理,那我就要经常学习它,将它运用在我的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