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优秀的学生,一定会将作文写好的,同学们通过不断学习经验,写起作文一定得心应手,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自己高考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自己高考作文篇1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信息爆炸,日新月异。千禧年后的一代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比以前更多的教育资源,学习强国,在我们的教育上花的本钱越来越多。可是,当你的个人能力越来越强,外界的赞美铺天盖地地袭来,对自我的认可也越来越多时,你是否已经走入误区,是否意识到,接受自己的不足和承认别人的优秀也正变得越来越难?
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大多数人,称赞鲍叔,都在说他“珍惜朋友情谊”“有容人雅量”“举贤不避亲仇”,但是我认为他最珍贵之处,是他有一个很清晰的自我认知。
古希腊时的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可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认识我们自己呢?
因为,清晰的自我认知会让你清楚自己的在集体中的定位,从而化集体的利益。就像管仲临终时拒绝齐桓公将相位传给鲍叔牙,说鲍叔牙为人板正,做清官可以担宰相之位不可,能力低者不屑一顾,犯错者记忆终生,上不讨好君心,下不迎合民意,“非为宰相之才”。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于是管仲为相多年,助齐桓公成就大业,孔子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而集体利益的化最终会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的化。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中写下: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是一块泥土,连接成整块大陆。在一个集体中,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就像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整个人类联系在一起一样,我们的个人价值往往需要通过集体来实现。因为,社会的形成不是肉体的叠加排列,而是精神灵魂的碰撞交流。脱离了群体而讨论自我实质是一种形而上的自我,社会价值是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尺,我们自古以来从“达则兼济天下”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再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社会认可的价值往往不在于个人本身,而在于他创造的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固然值得追求,但社会价值的创造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身处世、获得认同的基础,只追求自我价值的生命终会在时间长河中化为齑粉。
今人形容我们这些零零后,大多不会再用诸如“无知”“幼稚”这些词语了,大家喜欢上一种新的描述,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个词是由北大中文系的钱理群教授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顾名思义就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可是,倘若鲍叔牙就是这么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齐桓公还能成就霸业吗?答案是否定的。
鲍叔牙通过举荐管仲提升了他的个人价值。今人大多都在赞美他容人的雅量和举贤不避亲仇的大气,往往忽视了他的大智慧。今人为什么会知道鲍叔牙?因为管仲干出了一番事业,有司马迁给他作传,人们欣赏这位手段厉害的政治家,钦佩这位名相时,才知道管鲍之交。鲍叔牙死后,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和封地,他的美名千古流传,他可能在政治谋划上不够聪慧灵活,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大智慧,在成就了管仲的同时,也成就了他自己。
在我们这一代中,有管仲气质的人有很多,但是,你是否愿意暂时放下自己,在路边去为“管仲”们鼓掌呢?鲍叔牙的存在之于历史长河不过如蜉蝣朝生暮死,而生命的延续却是薪火相传绵延不息的,将他的价值寄于社会,是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所以,我们都得重新审视一下自我。在接受自己的不足和承认别人的优秀之后,提升自己和重新定位自己。对我们自身的威胁,不是缺陷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些缺陷的认识的不足,掩耳盗铃通往不了更远的道路。哪怕我们做不了牡丹,我们做一株苔花,在扎根的日子里默默沉淀,用全部的力气去绽放,盛日不到处,清风恰自来。
认清你自己,接受你自己,成就你自己。尘埃之微,可补益山海;萤烛末光,也可增辉月光。哪怕你此刻站在平凡的某个角落,都能慢慢造就伟大。
认识自己高考作文篇2
20___年澳大利亚亚洲足球赛上中国男足三战全胜的可人成绩引来了争议。有人说中国队以现在的实力夺冠都有可能,也有人说,别胜了几场就忘了惨败的羞辱,我要说,中国男足应该客观的认识自己的实力,不宜因过去的伤而妄自菲薄,也不宜因如今的战绩而沾沾自喜。客观的认识自己的能力,才能不重蹈过去的羞辱,在如今的成绩上更上一层楼。
客观的认识自己,需要我们在优劣之中找到平衡点,端正自己的态度,才能行进的更稳妥。
纵观近年来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乒乓球作为“国球”成绩更是让人可喜。前期中国推行的“养狼计划”正是客观的认识了自己的优点做出了明智的决定。“养狼计划”的施行给了他国对手一个学习的机会,也给中国队选手球技的进步提供了空间,客观的认识自己让我们看到了双赢的美妙。这样一来,中国的乒乓球也一定会前进的更稳妥。
客观的认识自己,有利于我们做出选择,让生活更美好。20___年,许多人心中的网球女神――李娜,宣布退役了。李娜是一位出色的网球运动员,是国人的骄傲。她的两次大满贯将她的.事业推向巅峰,却也告诉她身体真的要好好休息了。李娜在微博上写了一篇感人真挚也饱含不舍的退役信。她在信中感谢了一路支持她的人,也说明了自己身体的种种疼痛,虽然我们都舍不得她离开,但我们更希望她幸福安康。李娜客观的认识了自己的能力和身体条件,做出了退役这个艰难的决定。如果她不能客观认清自己在20___年退役后不再复出,也不会有两次大满贯的收获。如果她不再坚持下去,之后的球赛上我们恐怕也看不到她洒脱的样子。客观的认识自己,我们会给她最真挚的祝福,她也会生活的更好。
客观的认识自己,可以避免生活上的头重脚轻,最后一事无成;客观的认识自己,可以让自己保持最佳状态,夺冠到底;客观的认识自己,可以拓宽自己的进步空间。总之我们要客观的认识自己,不让之前的失败来挫减我们取胜的高志气,不让小小的进步慌乱我们稳定前进的步。客观的认识自己只为做更好的自己。
认识自己高考作文篇3
?庄子》中“辨乎内外之分,定乎荣辱之境”写出庄子心中那不为世间纷扰乱心怀的圣人之心、天籁之境,意思是,无论世俗是如何态度,我们只是坚守自我,不改本心。近日一则关于大学生从事“卖猪肉、做保姆”等低技术水平职业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激烈讨论,我却从中发现这35名研究生的做法,颇有守本心、见真我,庄子笔下的一点“圣人”之境。
许多人都认为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具备了丰富的学识,他们应该承担社会的重担,应该扮演符合大众一贯认识的精英人士的形象,让他们去做卖猪肉等低技术含量的职业是莫大的浪费,极端的不合理,是教育的失败,因而对此百般批评。然而我认为,从他们的身上恰恰反映出教育的成功。所谓教育,不应只是为了培养一些所谓的高端人才,让他们利用丰富的学识来做那些所谓“体面”的工作。教育正如伏尔泰所言,应是“以知识来启发人的心智,开拓人的思想,使人讲文明有修养有品德,成为一个人格上独立、思想上健全的人”。这35名大学生,他们并没有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那些看似低下、卑微、令人看不起的职业,他们有自己的标准,自己的判断,如屈子笔下的“苏世独立,浊而不流兮”的橘,他们守住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守住了本心,“辨乎内外之分”,未被世俗左右。同时,他们不仅认识到卖猪肉等职业并不低贱还将之付诸实践。在此过程中,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实习完后却并未抱怨与后悔,反而有了很多的收获,他们并没有因公众舆论对他们的指责、非议而后悔,有的只是以自己的本心去体会观察,这正是“知乎内外之境”的真实投影了。综观全过程,我想他们已在接近庄子的“圣人”之境了,而这恰恰就是教育使他们能有如此平等的认识,健全的认识,独立的人格。他们已经成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有人说,青年人从事这些低技术含量的职业,是一种资源浪费。这是真的吗?我想正相反,在那些尚未被开发的领域,往往含有巨大潜力,青年人完全可以用他们丰富的知识去开拓本行业的发展空间。如袁隆平院士从事农业培育出杂交水稻;屠呦呦坚守底层研制中药发现青蒿素;大学教授李保国入贫困乡村帮太行山区脱贫。这些院士、教授们都是在最平凡的职业中成就辉煌的事业。从教育的世俗意义上来看,他们从事这些职业,同样是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若有“深固难迁,更壹志兮”之志,守住本心,能“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见真我,达到“圣人”之心,“天籁”之境,哪怕卖猪肉,我们一样能够踏步向前,何惧未来?
认识自己高考作文篇4
岁月匆匆恍如白驹过隙,印象里我仿佛昨天刚刚进入学校,还在懵懂地期盼未来三年的时光将如何展开,但猛一抬头却发现自己将要奔赴高考的战场。
我知道你们一定与那时的我一样,满身伤痕地走出中考的硝烟,又要毫不犹豫地跳入题山卷海。有时,一道数学题让我们尝尽曹孟德华容道中的一波三折;一篇语文阅读让我们感叹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时乖运蹇;一套完形填空让我们嗟呀六出祁山却壮志难酬……这时的你们,不知道是否会突然停下手中的笔,看着阳光在笔尖上闪烁,反问自己:日复一日,这一切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记得在夏日的一个午后,我也曾这样反问自己。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那天课上学到的《俄狄浦斯王》。面对斯芬克斯之谜,面对到底是什么动物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的提问,只有俄狄浦斯毫不犹豫地说出"人"这个答案。可见我们认识自己是非常难的。但纵使像俄狄浦斯这样对"人"的特征了如指掌,恐怕我们也和他一样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由此可见,认识到自己的命运、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可谓难上加难。这也是雅典神庙中德尔斐神谕"认识你自己"能够成为千百年来哲人追寻的终极目标的原因所在。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畏缩,因为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
省察自己的人生,我们当然可以像大树下酣睡初醒的庄子那样提问:到底是我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但更好的方式,我想是通过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我。我们不可能像《逍遥游》中所说,真正做到"无所待"。生活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少不得彼此依靠、相互影响。因此,我们不妨"我看人看我",好好地想一想他人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又会如何理解他人的生活。在相互比较和沟通中,我们或许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像萨特所说"他人即地狱"。相反,在我们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时,他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父母的爱意、老师的期盼、亲朋的嘱托、个人的理想,是我们生活意义的不竭源泉。省察自己的人生,既是扪心自问,也是学会理解他人的立场,以他人的目光审视自己。这样我们人生的画像才会完整而又端正。
我们每个人都有独具特点的一生,每个人都有别人无法复制的一生,同时我们每个人也有与他人息息相关的一生。所谓"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三年中能时时刻刻不忘这面镜子。洋洋洒洒,已经说得够多,希望同学们不会觉得学长这封信仿佛《出师表》的最后一句。
认识自己高考作文篇5
在我的印象中,“圈子”一词在当代社会中应该属于高频词,因为绝大多数人醒后和睡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看“朋友圈”。
其实很多人或因为共同的爱好,或因为共同的理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在我看来,这也应属于“圈子”之列。
时代在发展,发达的互联网把关注着同类信息的人更加便捷地联系在了一起,于是乎各种各样的“圈子”应运而生,而这些“圈子”也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人格。
在我看来,这种因关注同类信息而形成的圈子对我们的人格塑造其实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圈子”给了我们更加纯粹的研讨环境,给我们的人生之路指明了方向。当我们喜爱一件事物时,我们便会被同类的信息所环绕,从而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像维特根斯坦喜爱思考与哲学,考上剑桥大学后,便经常与老师罗素、摩尔等人进行研讨。而长时间处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辩证与思考的“圈子”之后,维特根斯坦便更加坚定了成为一个哲学家的信念,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这个“圈子”带给他的思想启迪也支撑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战争岁月,促使着他写成了《逻辑哲学论》。
我很喜欢《爱乐之城》这部电影,影片中女演员米娅和钢琴师塞巴斯汀有着相似的落魄经历和共同的理想追求,同声相应的诉求,让他们共同被音乐所包围,引导着他们走向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不管是《红楼梦》中的“桃花社”,还是近代的戊戌六君子,一个“圈子”可以濡染我们的性情,涵泳我们的志趣,可以推动着我们迈向自己热爱的世界。
但,“圈子”也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有的“圈子”一旦踏入,有可能就是万丈深渊。战国时代的淳于髡曾经给我们留下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劝告。有人说,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如此,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能接受暗示的动物。”还记得那个叫方仲永的孩子吗?说不定他也可成为司马光那样的名相,但由于他的“圈子”里只有像他父亲那样目光短浅的人,所以他的故事只能被王安石拿来做了一个反面教材。就比如有人幻想一夜暴富,而这种虚幻的追求让他们误入了传销的“圈子”,而环绕着和传销同类的信息,他们便失去了自行判断的能力。又比如我们身边的一些人不小心跌进“丧文化”的圈子,于是整日只会顾影自怜,在圈子中寻求自我安慰。
朋友,你“圈子”决定了你的人生,所以作为新时代后浪的我们,又怎样才能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大环境中塑造更好的自己呢?
其实傅玄早就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判断自己所喜爱事物的属性。倘若是价值观正确、对社会有用的,那接近这个圈子就会把我们塑造成优秀的人格。倘若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只是一时兴起而未经大脑思考,贸然地进入这个“圈子”便会走向不归路。
这里我们倒可以化用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的一句话来提醒各位朋友: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选择要加入的属于自己的“圈子”!
认识自己高考作文篇6
周日早上,妈妈在捧着一本《读者》看。突然,她把书递给爸爸,向他推荐道:“这篇文章写得真好,绝对说出了你的心里话。快看看吧!”爸爸接过书认真地看了一会儿,合上书赞许道:“张晓风确实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我以前学过张晓风的文章《我喜欢》,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被爸爸妈妈如此称赞?我也捧起书,细细读了起来。
这篇名为《高倍数显微镜》的文章写的是一位老生物学家,年少时曾经以为只要有了倍数足够高的显微镜,就可以了解生命的真相。可是,他后来发现,随着显微镜倍数的增加,看得愈细,知道得愈多,反而愈看不明白了,原来在奥秘的后面,还连着另一串奥秘等待人们去探索……
“哦,我明白了。”看完这篇文章,我对爸爸妈妈说,“这篇文章不就是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吗?”爸爸赞许地点点头,说:“你说得对。我在编程的时候,每当遇到一道难题时,总认为,解决了这个难题以后就顺利了。谁知道,解决了这个问题才发现,问题的背后还有更多的问题等待我去解决。就好像打开了一扇门,发现这个门后面还有更多的门等着我去打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开启了一个新的起点而已。”
妈妈接过爸爸的话说:“所以我才推荐给你看,知道你深有感触。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萧伯纳曾经说过的‘好书读得越多越让人感到无知’这句话。小时候,我曾经认为自己的作文写得好,就一定可以成为一名作家。可是,随着学的东西越来越多,我才发现自己的不足。”我故意问妈妈:“那我们就不学习好了,这样就不会觉得自己无知了。”妈妈听出了我的意思,反问道:“你说呢?”我胸有成竹地回答:“当然不是,感到无知,不是真正的无知,是因为自己学得越多,知道得越多,才知道知识的海洋有多辽阔,自己有多渺小,才会说自己无知。”“对!”爸爸高兴地夸奖我,“你理解得很对,感到无知是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不那么浅薄了。”
妈妈这时又考我了:“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时,该怎么做呢?”我低头翻了翻那篇文章,回答道:“认了!张晓风是这么写老教授的。”妈妈指着这两个字,继续问:“认了,是加引号的。老教授是真的臣服了吗?”看我一时语塞,爸爸意味深长地说:“认了,其实不是认输,而是能够坦然面对现实,面对自己。”“是呀,”妈妈接着说,“就像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并没有妄自菲薄,而是做好普通的自己。而这位老教授,你想他还会继续研究吗?”我又仔细读了读那篇文章,若有所思地回答道:“他应该还在继续研究,不然他怎么能成为生物学家呢?”爸爸妈妈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终于认识了自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垠的,但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会怀着敬畏的心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