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玉米的作文7篇

时间:2023-04-05 作者:lcbkmm

为了不断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可以将作文写优秀,优质的作文是会让读者看完之后引起深刻的思考的,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种玉米的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种玉米的作文7篇

种玉米的作文篇1

近几年来,我国提倡新农村建设发展,机器化耕种及收割,大棚种植等等。这不,今年国庆节,爷爷他们就买了个专门剥玉米的机器,从上面放入玉米,玉米粒就会从下面出来,好有趣!

记得国庆节的一天早上,我刚从床上起来,打了个哈欠,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慢腾腾地走进客厅,看起了电视。

突然,一阵阵刺耳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吵得我睡意全无,一好奇,便走出去看是怎么回事。一看,原来爷爷、爸爸他们正在打玉米呢!只见爷爷在放玉米,爸爸用铲子铲起了五个玉米正要往机器里放,婆婆在清理玉米粒里的渣子,我觉得很有趣,便拿了一个玉米准备往里放。

正要放的时候,突然五六粒玉米直飞向我的脸,痛得我直叫,可这也阻挡不了我的好奇之心。我仔细看了看,发现机器的左侧玉米粒打不到,便跑到机器的左侧面,小心翼翼地把一根玉米放进机器里,噔噔的几声后,大约几秒钟就把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粒剥光了,便又拿起几个放进去,还没等弯腰再去拿,机器里就没有玉米棒子了,这样反反复复,腰都痛了,手也酸了,还跟不上,便把爸爸的铲子拿过来往机器里铲玉米。过了一会,又因玉米放得太多,机器卡住了。

这时候,就该经验丰富的爷爷出场了,爷爷先把电源关了,然后小心地把卡在里面的玉米掏出来,再用小棍子把卡在发动机里的玉米粒掏出来。打开电源以后,机器还是不运转,又把电源关了,仔细往机器里一看,原来几个玉米骨骨卡在了机器的中部,手可以拿出来,可机器的口很小,大家商议了一下,只有妈妈的手小些,让妈妈去试试,妈妈伸进手去,左摸下,右摸下,终于把卡住的玉米棒子掏出来了,机器又可以运转了。过了一小时玉米打完了,一下子竞打了六箩筐。真快啊,爸爸告诉我要是用手剥,要半个月才剥得到这么多呢!

像剥玉米这样的机器农村已是家家都有了,而且还有打谷机、收割机、旋耕机等,这些都为农民伯伯们减轻了不少负担,生活在这样的农村真是幸福。

种玉米的作文篇2

暑假的后一个月正是收获玉米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在地里摘了玉米穗运回家,再把玉米穗一个个剥成碎粒去卖钱,或者留着自己吃。

一个炎热的下午,太阳洒满了大地,一切都显得那样昏沉。我去朋友家玩,正好遇上了他家正在用机器碎玉米,不对,那哪能算是个机器啊,分明是个简易的工具。

正看着,忽然被一声话语打破了:“来呗,给老姑搅玉米机。”“哦!”我一边答应一边坐到了椅子上,朋友把工具移了移,,往里边塞了只玉米穗,双手稳稳地扶住。

“来吧!”我没想太多,直接握住握把,转了起来。

“咔嚓,咔嚓……”玉米掉了许多碎粒。随后又是“滋”一声卡住了,我继续用力转,可无济于事。

”往回回一下。”朋友提醒道。

听了朋友的话,我赶忙往回回了一下,又用力转了起来,“咔嚓——”一个玉米全部成了碎粒。我看着这些碎粒心想:“想不到这玉米还挺难搅的……”

没容我想完,第二个玉米穗就放了上来,我又用力的转了起来,“咔嚓,滋,咔嚓——”就这样,后面的玉米也都是这样用机器搅着。搅玉米的声音像个调皮的飞虫,飞进了我的耳朵,又飞了出去。

干了一会儿,我的汗珠就开始忍不住的往下落。于是换做了朋友搅,我紧紧地帮他扶着,可搅玉米的那个工具还是会左边移右边晃,像个调皮的小孩儿一样。

嚼玉米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咔嚓,滋,咔嚓……”搅玉米的声音持续响了一个多钟头,地上的碎粒堆成了堆,可就算他把它们再合成一个个玉米穗,也不能和眼前这大堆玉米比。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我们一刻也没有放弃,每天都嚼了一点碎粒,那堆玉米,也就在无声无息中变成了碎粒,被摊在路上,等晒干后再用麻袋装起来贮存。

种玉米的作文篇3

去年寒假,我跟着外婆到地里掰玉米。

刚走到田边,就看见青翠的玉米杆站在地里,好像一队队士兵在守卫自己的家园。最有趣的是玉米棒子好像遇到了什么大喜事,一个个都笑破了肚皮,露出黄橙橙的玉米粒。

我想,露着肚子多难看啊,我赶快把他们收回家吧!

虽然外婆已经50多岁了,但她掰玉米的动作还是非常灵活的。只见她左手抓住玉米杆,右手抓住玉米棒子,使劲往下一压”啪”一声,一个胖胖的玉米棒就到了外婆的手中。外婆迅速将玉米棒扔进背篓里,同时又抓住一颗玉米杆,随着“啪啪”的声音,玉米棒就像跳舞一样的蹦进了外婆的背篓里。

看见外婆熟练_的动作,我马上跃跃欲试,也学着外婆的样子掰了起来。谁知,一声声低低的声响之后,玉米棒只是怂拉着脑袋,却赖在玉米杆上不下来,我使劲加了把力气,最终还是没有掰下来。最后,我只好气嘟嘟地向外婆去请教。外婆耐心地告诉我要用巧劲,“掰玉米一是要“紧”,左手紧抓住玉米杆和玉米棒的连接处;二是要“快”,右手要迅速,这样才能把玉米棒掰下来。

真想不到,掰玉米还有这么多的窍门呢!我按照外婆教的方法,左手抓紧,右手突然向下用力,随着“啪“的一声脆响,胖胖的玉米就稳稳落在我的手中。

我终于学会掰玉米啦!以后也可以帮外婆一起做农活了。我开心极了!

种玉米的作文篇4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外婆一起去玉米田里剥玉米叶。戴上一顶草帽,穿上一件长袖衬衫,戴上一副手套,再穿上一双套鞋,手里再垮上一个竹篮子,就出发啦!

到了玉米田后,我发现别人家的玉米叶子早就剥光了,只有外婆家的玉米叶还“挂”在玉米杆上,怪不得外婆这么着急要剥玉米叶呢!

外婆给我演示了一遍之后,我们俩一人剥一边,开始剥玉米叶了。我先用左手抓住玉米秆,再用右手抓住玉米叶底部用力一拉,玉米叶就掉了下来,拉来下来的玉米叶先放在手里,等到手里放不下了,再捆成一捆,堆放在一边。我继续这样往后剥,可谁想到,越是到后面,玉米叶就越“调皮”,长在两棵玉米杆后面的玉米叶都长到前面来了,但是,这种叶子的“下场”往往不是被我拉破了,就是被我连玉米秆都拉下来了。加上昨天刚下过雨,泥巴全黏在套鞋上,弄得我寸步难行,而头顶上的太阳也照地我汗流浃背。

骄阳和稀泥使我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眼看外婆即将剥完,我不想就这样输给外婆,于是,我剥玉米的速度又快了起来。但最终还是没能够剥得过外婆,过了一会儿,外婆也过来帮我剥了,俗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没过一会儿,玉米叶就被我们全部“消灭”了。

我左手抱着几捆玉米叶,右手提着装满玉米叶的小竹篮和外婆回家了,可谓是“满载而归”啊!我们把玉米叶全部晒好后才开始吃午饭,此时已是下午一点多了。唉,农民的生活可不好过啊!

通过这次剥玉米叶,我知道了农民们有多么辛苦,多么劳累……我们的每一粒粮食都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些粮食!

种玉米的作文篇5

“妈,锅里的水滚开了,快起来做饭吧!”我嚷嚷道。

“不管,自己干,”妈妈躺在床上,懒洋洋的,又添上一句:“都这么大了,要自己动手,不能老依赖父母!”

“不会嘛。”我努着嘴说道。

妈妈极不情愿,可又不得不起来。

“来,我教教你。”接着妈妈舀了半瓢玉米面。

“看好了”只见妈妈熟练地抓了一把玉米面,朝正在沸腾的水里慢慢撒去,边撒边用另一只手拿勺子搅来搅去。

“做这饭,撒面时要不断搅,否则,面粘在一起就成疙瘩了。”

看着妈妈的样子,我不禁嘀咕道:“这有什么难的?”

“那你来试试!”妈妈不相信,把勺子递给我。我便左手抓一把面,一下子丢进锅里,之后才开始出动另一只手搅合。

“哎呀呀,”妈妈见状赶紧夺过我手中的勺子猛搅几下,又逐渐放慢速度搅合。

“看你,怎么搞的?”妈妈埋怨道。

“有什么嘛,看把你吓的”

“你看看!”我探头一看,呀,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锅里出现了无数个疙瘩,大大小小,一下子成了疙瘩的世界了。

“这么多疙瘩,我看你怎么吃!”

“就那么吃呗,”我面无愧色道,心里却暗下决心:下次一定做好。

第二天,又轮到我“大显身手”了,我抓上一把面,细细的撒,边撒边搅和,一把面几乎撒上了几分钟,最后等不及了只撒上两把,便不干了。一看,呵,一个疙瘩都没有,真高兴,吃晚饭后,背起书包欢快地冲向学校。

中午放学回家,迈进家门第一步就兴冲冲地问妈妈,“妈,早上我做的饭咋样啊?”“一个字,稀!”

“啊,这么好的饭,连一个小疙瘩都没有,还有毛病啊”我说。

哼,下次一定做一次更好的,看你还能鸡蛋里挑出骨头不!

田启慧

教师评语:

观察细致,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非常细腻,描写中显示出了人物性格,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个能干的小姑娘。

指导教师:张昊利

种玉米的作文篇6

秋风吹过,五谷飘香,这是农民最高兴的季节,因为他们收获了,收获着他们的劳动果实。你看,玉米乐开了怀,向人们展示那饱满的果实。

星期六,我们学校组织去城阳掰玉米。一路上十分高兴,我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想象着收玉米的景象。一想到满地里到处是大大的金黄色的玉米,我的心早已飞到了玉米地。

玉米地里翠绿的玉米叶像仙女的绿飘带,随风舞动。有的玉米像小宝宝一样,裹在嫩绿的衣服里;有的玉米它们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晶莹剔透的玉米粒;还有的玉米像小姑娘一样,害羞地躲到了叶子哥哥的后面。

可是一开始掰玉米,我却好不痛快——玉米秸扎的人很不舒服,到处是飞来飞去的苍蝇、飞蛾,还有那吓人的毛毛虫,还经常撞到蜘蛛网!

啊,突然从玉米穗里钻出个吓人的小青虫子,肉咕哝哝的,爬到我的手上。我越来越感到紧张,越来越感到害怕,每掰一个,我的手都在发抖,心就要跳出来了。一连掰了几个,我再也不敢掰了,但我又鼓足勇气,掰完了五个,就以比百米冲刺更快的速度跑到安全的地方。

俗话说:一分辛劳,一分收获。果真如此,劳动是辛苦的,收获却是甜蜜的,就像学习。我想:要想成为一个有国家的.栋梁之才,就要不怕困难,努力学习。

种玉米的作文篇7

秋天到了,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农家生活是最忙碌、也是最有趣的的。姥姥家就在农村,今年,我也参与了丰收。

为了让秋收更快一些,同时也为了让姥姥和姥爷两个老人家休息上一阵子,于是我们全家总动员,老老小小齐上阵

看!我们每个人的头上都包了一块头巾,换上了劳动时的旧衣服,扛着袋子,浩浩荡荡的向地里出发。别看我们这几个孩子是从小娇生惯养长大的,但是干起农活来却一点也含糊!

今年,风调雨顺,玉米长得很大很壮,不使出“吃奶"的劲儿,真的是掰不下来呀。哥哥一边掰,一边喊着:"一根又一根。”好像在庆贺自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了;我呢,只会蛮干。玉米太:"壮"了,掰的手还疼呢!大人果然说的对,真的不容易呀;妈妈一边掰,一边哼着歌,样子看起来很轻松,可以看出妈妈已是这方面的“元老”级人物了;二姨最能偷懒了,咋咋唬唬,一会儿看这个,一会儿看那个,就是不忙自己的。大家越干越带劲儿,速度也越来越快了。真是印证了"孰能生巧”这个词语了。

大家在这片金色的世界里,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在这过程中充满欢声笑语,充满快乐。

等到这块地的玉米全部掰完了以后,我和弟弟坐在姥爷的拖拉机的玉米堆上,颠颠簸簸的回家了。

一回院,哇!满院子堆积如山的玉米,仿佛一座金色的小山,太壮观了,太令人兴奋了,我扑在“金山”上,贪婪地闻着玉米的清香。

晚上,调皮的我和弟弟一个人拿了一根玉米当麦克风玩,主持、唱歌、手舞足蹈,把大人们逗得前仰后合。

这些金黄的玉米,给人们快乐、带来财富,更带来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