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要想写得好,离不开平时的观察,在明确了作文的主题思路后,才能开始展开写作,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数学节的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写数学节的作文篇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精心培育幼小的花”,每当我想起这些赞扬老师的话,就会想起我们的数学老师——李老师。
看!她来了,一头乌黑的长发,一张圆圆的脸,和一身时尚的衣服,她就是李老师。
别看李老师平时沉默寡言,但她上起课来却十分生动。有一次,李老师要教我们“相遇问题”,可黑板上写的却是“相撞问题”,同学们都笑了起来,纷纷向李老师指出问题。李老师却说:“没有错,本来就是‘相撞问题’。”说完,李老师拉起一位同学,让他站在了讲台的一端,自己站在了另一端,然后让那位同学向自己走来,又大喊一声:“开始!”那位同学大摇大摆的走了过来,李老师也以稍快的步伐前进。最后,李老师和那位同学在讲台中间相遇了。李老师又使劲地把那位同学拉向了自己,说:“现在,我们相撞了。”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同时,又学会了一种解题思维。
还有一次,我们全班在一次考试中,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中午,李老师来到了教室,为我们讲解试卷。在讲到比较大小题时,李老师看了看我们的试卷,发现我们许多人都在这题出了错,有些人甚至连大于号和小于号都填反了。于是李老师对我们说:“口口向左,大于号,口口向右,小于号。”这句话,使我们笑了起来,还使我们记住了这些知识。
李老师,您为了我们,是如此的操劳。您就像一盏灯,为我们照亮了前途;您像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李老师,我爱您!
写数学节的作文篇2
今天我找到了妈妈给我买的《小学奥数举一反三3年级 》,并做了起来。
当我做到1题规律题“10008285181683”时,我都看得头晕晕了,()但我只要找出规律,就能做出题我便慢慢想。想着想着,突然想起一年级时袁老师教过“整十、整百”。然后,我就这样计算:
81+19=100 82+18=100 84+16=100
85+15=100 17+83=100 100×5=500 1000—500=500
然后,我想让妈妈夸夸我,就把妈妈叫过来,对她说:“你看,我能做出这一题。”妈妈说:“你真棒!”妈妈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同时,也让我高兴一番。
今天,我不但找出了这道的规律,最令我难忘的是得到了妈妈送来的鼓励。
写数学节的作文篇3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着另外一种求圆柱体积的方法,凭着我的感觉我列出了这样一个算式:直径×直径×高×3。14÷4。
放学回到家,我就开始证明这个式子到底对不对,我试了一下,用课本上的解法和我的这种解法来算一个圆柱的体积完全一样,我又试了很多次结果都一样。
我感到非常地纳闹,我的这种解法到底是什么意思,经过我一番的思考和证明发现原来是把圆柱看成一个相当于直径和高相等的正方体。然后求出正方体的体积,再根据圆柱与正方体的比是:3。14∶4就成了一个圆柱的体积了。
写数学节的作文篇4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这个单元的第一个内容——垂直与平行。 我们学习了一个个非常有用的小知识,我把“它”们组成了一小段话: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上课时,老师还叫我们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哪一条线段最短?经过我们的几番言语,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是最短的。后来,我们还跟老师学习了怎样画平行线;画平行线,只需要用上三角尺和直尺来画。
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 我用尺子量了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惊奇的发现了: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这就是我的数学小日记!~
写数学节的作文篇5
星期天的晚上,北风呼呼的刮着,没办法出去散步了,正感到没劲的时候,奶奶拿出了扑克牌,要和我玩二十四点。
只见奶奶取走了牌中的大小王,把其余的五十二张分成两份,每人手中都有了二十六张。规定每人出两张,运用加减乘除的方法来计算谁最快算出来,那么四张牌就给对方,谁最后手中的牌没了,他就胜了。
出牌了,奶娘拿出了两个五,我拿出了两个一,我看了一眼就得出了答案:5*5=25 25——1=24 24*1=24,奶奶只好把四张牌拿到了手中。第二次我拿出了五六,奶奶拿出了七八,我一下子难住了,看着奶奶胸有成竹的样子,我更加着急了,把四张牌摆来摆去,突然灵机一动,原来是这样做:7——5=2 6÷2——3 3*8=24终于算出来了!
啊,二十四点真有趣!
写数学节的作文篇6
周六下午,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蔓越莓牛轧糖。我在一旁仔细的观察妈妈,也想亲手自己做一次。于是,我就恳求妈妈教我做,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首先,我们要先准备材料。妈妈告诉我,所需要的材料有:黄油,棉花糖,全脂奶粉,还有蔓越莓干。我一一将它们从冰箱里拿了出来。接着,我需要用食品秤秤出这些材料分别的用量。首先先在食品秤上放一个玻璃
碗,然后归零,倒入黄油20克;拿下后放上第二个碗,归零,称棉花糖150克;依次,我称出100克奶粉和70克蔓越莓干。一切准备就绪,我小心的打开煤气灶,向锅里放入黄油,待黄油熔化后,放入棉花糖,开小火,搅拌,
等到棉花糖全部溶化,放入奶粉,继续搅拌,关火,最后放入蔓越莓干,继续搅拌至均匀。然后,将它们放入盘中,用圆棍将它们滚平,厚度均匀,放入冷冻箱中冻半小时左右拿出。然后用刀将它们等分切开。由于冻的有些难切,我让妈妈帮忙。看到她先是将整个平均分成6份,每条就占整体的1/6,再将每小条平均切成二份,这一小段就是整体的1/12,再将这1/12再平均切成二段,这切成的就是整体的1/24,依次类推,我发现每平均分二段,
分子不变,分母将都x2,我突然间想到数学报上第11周上每日思维操上有一道题,1/2+1/6+1/12+1/20+1/30=(1/ )我想起之前的1/2是由12得来的,1/23=1/6,1/34=1/12,1/45=1/20,照此类推,我们把这个代入公式中,最后全部抵消了,即1/2+1/6+1/12+1/20+1/30=12+1/23+1/34+1/45+1/56=16=5/6。如果题目还让我们接下去写的话,我们仍然可以依次类推。
经过这次,我发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只要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可以将数学和生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写数学节的作文篇7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教过我们班的老师枚不胜举。除了我们的班主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数学老师。
数学老师也姓沈。他中等的个子,稀疏的一头黑发中透出一丝丝银发,两道浓浓的眉毛下是一双深沉的眼,里面折射出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智慧的光芒。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显得和蔼可亲。有一次,我飞快地做完作业,排在了批作业队伍的前方。数学沈老师接过我的作业本,皱了一下眉头,瞟了我一眼,把本子还给了我。我疑惑不解地接过本子,心里咯噔了一下,上面布满了大红*。我回到座位上开始订正,却怎么也算不出答案。沈老师把我叫到他跟前,先是很严厉地问我:“你这作业是怎么做的?错得一塌糊涂!”然后又语重心长地教我,把我错的地方用红笔画出来,“你说,这些题该不该错?”我的脸热热的,因为我犯的都是一些低级错误,这是我恨不得找条地缝钻下去。我听明白了,而老师的脸颊边却留下了两颗汗珠。
沈老师在我们作业做错的时候,总是和气地教我们。但是在我们上课不认真,开小差或交头接耳时,总是极为愤怒。还记得,沈老师刚来教我们的时候,一个同学大概是想挑战沈老师的忍耐限度吧。。于是沈老师上课的时候,他便私自在桌子底下看漫画书。他低着头和大家昂首挺胸的模样显得格格不入。眼尖的数学沈老师很快发现了这个异样。沈老师走到他跟前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哟,看什么书看得这么起劲?”沈老师一把夺过他手里的书,猛地用手领着他的耳朵,他歪着脑袋站起来,脸红得像熟透了的红苹果,沈老师严厉地告诫他上课一定要认真,不能开小差。这次杀一儆百,让我们再也不敢上课不认真了。
这位怪脾气老师时而和蔼可亲,时而严厉至极。但这位老师却留给我们一个永恒的回忆,给我们的生活留下了酸甜苦辣咸,我们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位老师,希望他能陪伴我们度过在母校的最后一片时光。
写数学节的作文篇8
战争的起源是什么?是日本侵略中国后引起的?还是一次小小的争吵?又或者是因为一道题目的困扰?而我,与数学的一场战争就此拉开了帷幕。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了,同学们如离弦的箭似的冲出教室,把门挤的好像连一根针的缝隙都没有。我望着窗外飞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听着走廊上一片片的欢声笑语,让坐在教室里的我更加心绪不宁。我正在为一道数学题困扰着,老师说这张试卷下课必须交出,加剧了我的焦虑。我与数学的战争爆发了。
我忐忑不安地坐在位子上,“耐心”地解着这道数学题。我又着急又愤恨,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怎么办?怎么办?”我用一种快要哭出来的声音说。我气得把桌子上的笔全都甩到了地上,突然,我看到了考卷上好像有一个龇牙咧嘴的人在笑我:“哈哈!你打败不了我的!”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狠狠地对他说:“你给我等着!我一定会打败你的!”这时,我们班的学霸走了过来,她用柔和的语气说:“加油!相信你自己!”我的信心更足了。
我拾起地上的笔,开始仔细的读题目,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列表格仔细分析。我慢慢的改变了,心也慢慢地平静下来了,全神贯注地去解这道题,就连后面有人拍我一下我也不知道。
突然,我的眉头紧皱,嘴里发出诧异的声音:“咦?是我数据看错了吗?”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我把-8看成了8。当我解出正确的答案时,我满意地合上了考卷,同时也看到了“难题”的垂头丧气,听到了他的失落声:“哎,你终究还是把我打败了!”我笑了,风停了,但是走廊上的欢声笑语还接连不断。
刹那间,我仿佛明白了什么。这次与数学的战争让我铭记在心,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