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每次写心得体会的机会当成提升写作能力的好机会,必须要认真对待,很多人在认真的进行了心得体会的写作后都是可以让自己的思维训练有很好的提升的,52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幸福的事的心得体会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幸福的事的心得体会篇1
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取决于自己。最主要的是看看自己是怎么样面对职业中的种种问题。教师就是一个不争名利,多看书学习知识的这么一个职业。
我认为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早晨来到学校看到学生在操场上打扫卫生,来到班里班长在带领学生认真读书,课堂纪律井然有序,作业能按时上交,考试成绩优异等,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能把这些事情做好,那也是不简单的,这对于我来说都是职业中幸福的事情。对于学生的期待不要太高,尊重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进步及时鼓励和肯定,这样幸福的获得感就会很多。
教师是一个奉献的职业,应该时时刻刻保持一个平常心,乐观的心态,不能抱怨,不计较得失,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工作中要兢兢业业,不要一味地苛求荣誉,职称上的晋升。我们应该正视自己,认清自己,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我们都清楚教师职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事情,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不论是提升自我,还是教书育人,都需要时间的积淀。也许多少年以后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有所作为该是,幸福感油然而生!
作为教师要学会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首先是要善待自己,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幸福。教师要学会善待自己的生活。教师也需要真爱的人、知心好友,业余爱好和温馨的家庭等,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情感、快乐地享受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与自己的同事、朋友、家人进行游戏、娱乐、休闲、旅游等活动,寻找乐趣,享受人生,通过自我调节,修身养心,使自己能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我们还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寻找倾诉的对象把自己的不快吐露出来等一系列方法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同时教师要学会善待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从事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一定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定期去检查。
作为教师还需要多读书。书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给人知识和智慧。从书本中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释放压力,寻找慰藉。工作了一天,身心疲惫,拿出书,读上一段,在书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其它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的。多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写作充满灵感,在写作中行如流水。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自己感到浑身充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自己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感受读书给自己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跟新,更新的重要方法就是读书,活到老,学到老。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生的行动!教师一定要让书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幸福的事的心得体会篇2
从教二十几年,如今越来越感觉做一名老师肩负的重任和压力,这份压力来自于家长和社会对老师的期望值,所以很多老师和我一样,工作着、累着、沉重着,缺乏幸福感。做为一名教师,幸福感在哪里?带着这样的困惑,我拜读了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值得一读,它给了我很多启示,向我阐释了做个幸福的教师并不难。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学会真诚做人,善待亲朋同事。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首先要学会编织一张洒满阳光的人际网。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梦想,有多高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他的绩效与感受必然会受影响。因此,我们无论朴素地教书,还是勇敢地教改,都须赢得、同事的理解、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肯定。做教育、做研究先做人,在合群中成就你自己,发展壮大你自己。做一个热情的人、真诚的人、善良的人、宽容的人,一个受人欢迎的教师,应该成为我每天的努力与一生的追求。善待同事,与同事和睦相处,只有同事间,情感交融,关系和谐,才能保证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下去生活,去工作!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寻几位导师。导师不只在教育经验上多于自己,更重要的是人生阅历长于自己,与导师保持联系,聆听他们的教诲,让教育的火炬在自己的手中传递,无疑是温情而温暖的。
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培养自身良好的心态。
正如教育专家袁卫星老师所说:“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二、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学会享受学生。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在教学中通常我们最头痛这两种学生:一种是调皮捣蛋,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一种是怎么教也教不会的学生,面对这两种学生一定要学会宽容和耐心,原本我一直对学生很严厉,对他们所犯错误有时会忍不住重罚,自从我儿子降生之后,我发现我的儿子和所有调皮捣蛋的孩子一样,我对他说不的事他偏偏去做,我要求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听,儿子让我学会耐心和慢教育,所以现在我面对学生时,就会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活儿,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培养,这是对我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孩子的心是未经雕琢的璞玉,美丽而又稚嫩。当我们肯俯下身来,走进他们的世界,就会发现,原来许多成人眼中的错误缘于我们对孩子的误解。教育是技术,更是艺术,只有师生心灵相通,才能共同奏响教育的和弦之音。
三、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学会享受课堂。
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四、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学会学会自我调节。
教师工作性质决定了每天的忙忙碌碌,很多时候在办公室忙不完,还得回家接着继续忙,比如很多老师回家还得写教案、批改作业等,有时遇到班上出了点事连睡觉也不安宁,做梦都在想着怎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或者怎样开展班上的活动。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使得很多老师都心力交瘁、未老先衰,和同龄人比起来显得那么的憔悴和苍老。老师也是人,也得吃饭、睡觉、享受生活,老师更应该好好地活着、幸福的活着,让自己每天都精力充沛、活力十足,这样的`老师才能教出活蹦乱跳、天真可爱的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因过度的操劳导致自己经常生病,上班时经常都面带土色,说话也有气无力的,这样的老师怎能教出乐观向上、健康美丽的学生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让自己时刻都是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因为我们的幸福快乐,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幸福快乐的。
总之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在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是教育追求的终极价值。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有幸福的教育;只有幸福的教育,才能有幸福的学生。那就让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老师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幸福,用美好的心灵去感悟身边的幸福,用无私的爱与奉献创造教育的幸福,坚守教育的崇高理想,享受教育的职业幸福,使学校成为学生幸福学习的乐园,成为老师幸福工作的精神乐园!
幸福的事的心得体会篇3
株洲新闻网6月29日讯(通讯员 夏立新 彭子牛 记者 凌琳)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今年87岁的夏昭炎教授,是一名有着48年党龄的老党员、文化人。1951年1月,夏昭炎响应中国共产党“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号召,参加人民解放军志愿军空军部队,任机场警卫营文化教员。1955年转业后于次年7月考入湖南科技大学,毕业后分配在炎陵县一中教书。1979年调回湖南科技大学任中文系副主任、教授。夏昭炎情系家乡,每次回乡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必须要反哺养育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建设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2004年夏昭炎从湖南科技大学退休,大年初一检查出胃癌,正月十四送进手术室,胃切除四分之三,幸运的是,七次化疗后,癌细胞神奇般消失了。夏昭炎思乡心切,和老伴商量后回到老家石羊塘镇高桥村居住。
回到家乡夏昭炎发现,农闲时乡亲们吃完早饭就呼朋引伴打牌,牌桌旁还围满了孩子。这些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跟着爷爷奶奶成了留守儿童。夏昭炎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让这些老人和孩子们从牌桌回到书桌。
2009年,夏昭炎买下祖屋旁的几间旧屋,修缮一新,搬来一些桌子板凳和书籍报纸,同时,县图书馆送来了17大包图书、两个书架和一张阅读桌,高桥农家书屋就正式建起来了。从此,书屋里书声琅琅,慢慢地,村里打牌的人少了,看书的人多了,欢声笑语多了,邻里关系也更好了。
小书屋、小讲堂就是如今“门前三小”的发源地。涵养乡风文明,夏昭炎夫妇俩依托书屋,开办了小讲堂、“民俗馆”、“国学馆”、“红色讲堂”,还办起了老年学校和少儿假期学校。夏昭炎经常给村民讲传统文化、讲孝道美德、讲时事政治,等等。
2010年暑假,夏昭炎夫妇俩决定在村里办一所“少儿假期学校”,把孩子们组织起来看书学习,开设古典文学、音乐、美术等课程。10多年来从未间断,学生最多时一次达300多人。先后吸引了攸县、衡东县8个乡镇1135名学生来学习,还吸引了老师、大学生200多人次来义务支教。夏昭炎不种稻田种文化,成为以文化振兴家乡、建设新农村的热心人,家乡的书屋文化也列为全国闻名的高桥文化。
“在外任教几十年,回到乡村做乡贤。和风细雨搞说教,播种文化胜种田。”村民夏正凯的一首打油诗,说出了村民的心声。
前年以656分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夏阳洋,11岁就与书屋结缘,第一次进书屋就震撼,书屋虽小,但环墙有8个书架,自然动物,人文地理,到科学知识,小小年纪的夏阳洋如饥似渴地在书屋读书,初三那年,考上了攸县一中实验班。夏阳洋回忆说:“在我最需要知识时,发现了一片新大陆。”
学生夏舟,在高中时就不想读书,自暴自弃。知道情况后,夏眧炎赶到学校与校长、班主任联系,一起做好思想工作。夏舟重振旗鼓后终于考取了本科院校。经过夏昭炎“点拨”而改变人生命运的为数不少,从运煤货车司机转变为上亿资产公司董事长的易风凯,从职高毕业生成长到湘潭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的皮晓红,他们近乎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夏昭炎老师就没有我的现在。”
小讲堂,讲出大道理;小广场,舞出大健康。在高桥组的小广场上,每天早上八点半,乡亲们就吆喝着来到小广场跳舞健身,不管刮风下雨,雷打不动。夏昭炎的妻子杨莲金是湘潭市卫生局的退休职工,懂得不少养生保健知识,不仅带头在广场上跳舞做保健操、打太极拳,还在老年学校小讲堂开设专门的保健课,每月初三、十六固定开课。为了讲好养生保健课,夏昭炎夫妇自编教材,内容涉及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关节炎、如何吃得健康等。
村民谢运运今年81岁,患有心脑血管病,经常尚头痛、恶心、呕吐,行走不便。杨莲金知道后,叫他来广场跳舞做保健操,抽时间帮他按摩。坚持10多年,如今谢运运心脑血管病全好了,头痛恶心也没有了,路也可以走了。
“拆了一栋房,填了一口塘,建了小广场,大家喜洋洋。”高桥组的夏葵红说,她的丈夫周冬元今年83岁,年前左脚膝盖关节静脉曲张,长有一个饭碗大的肉瘤,到长沙治疗要手术切除,医院看他年纪大,拒绝手术。回到家里,周冬元因自卑,少言寡语,很少出门。杨莲金知道后耐心教他用盐、姜、艾叶煮水泡脚洗患处,还天天到他家里帮他按摩。一个月下来,周冬元脚上的肉瘤减到一粒枣子这么小,现在周冬元事也可以做,路也可以走,还义务帮小广场打扫卫生。夏葵红翘着两个大拇指说:“夏昭炎夫妇俩是我家的大恩人。”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夏昭炎经常说, 让农村到处飘散着文化气息,让村民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
夏昭炎现在身体很好,一年四季很少感冒,行如风,坐如钟,精神矍铄,腿脚麻利。他和妻子经营的书屋,读者也越来越多。这些年来,小书屋总借阅数为12236本。为了分散借书的压力,夏昭炎想出了“书屋下蛋”的办法,在全镇人口集中的村组设立了陈家场、界市、杏塘、荷叶塘、南田5个借阅点(即“五黄蛋”)。借阅点由高桥农家书屋管理。
2018年,高桥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第七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并获评“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称号,夏昭炎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摸范、湖南省首届“最美乡贤”。
共产党员就像一粒种子,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十七年来,夏昭炎和他老伴甘当“种子”、扎根乡土,崇文兴教、造福乡亲,涵育乡风,反哺桑梓、造福乡亲,其德昭昭、其心炎炎,照亮了自己的人生,也点亮了乡村振兴。夏昭炎在耄耋之年,心怀大爱,扎根乡村,躬耕文化,真正书写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幸福的事的心得体会篇4
有人说:“做老师是最苦的,也是最傻的”.也有人说:“当老师,千万别当小学老师,披一身粉笔灰,陪一群毛孩子,简直就是一孩子王”.所以,你也许会问,教师的幸福从何谈起?做一名小学教师更是谈何幸福?幸福在哪里?
但是,读了华阳老师的《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后,我要坚定地说:风物长宜放眼量,教师生涯最幸福.记得刚来的那会儿,因为我第一次教小学五年级,面对一群个头与我差不多的孩子,我真的不知所措.课堂上也是一团糟,自己想一头无头苍蝇不知道该往哪儿费飞.还记得在讲第一堂公开课,我很紧张,教学过程也很多问题.但听课的领导和老师却给了我多的评价,使我收获很多.我当时想:作为教师队伍里的一员新兵,经验不足,却得到了组织的信任,领导的关心,还有同事们的热心帮助,这让我感到在工作是幸福的!
对于华老师的书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收获:
收获一:用感恩的心拥抱世界.
华老师是这样理解的,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一个“聪明”的人就懂得珍惜自己现在的拥有,用一颗开放、诚挚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风波得失.感恩不仅仅是得到别人的帮助后的感激,也不仅是对亲人、领导的感恩,更多的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份份平凡的感恩,比如科代表把作业抱到办公室来、值日生打扫了讲桌、擦了黑板、同事在不便时代领材料等,这些看着很平凡的事我们都要表
幸福的事的心得体会篇5
工作以前,以为教师的职业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假期又多,一定非常幸福。可当过几年教师后,才真正感觉到当教师的辛苦和劳累。每天备课,学习,辅导,上课,批改作业,这学习,那反思,还要迎接这样那样的考试和比赛……日复一日无休无息。回家累了、困了,可还要坚持在孩子睡后查资料,批作业,搞研究。每日的工作何止是8小时啊?
做一个人民教师不容易。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特别是现代教育,教育改革、知识更新、理念转变等必须要求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手段,在那8小时之外去花费更多时间、精力来洗脑,换脑,训练自己的业务技能,提高自己业务能力。不说教学,就是这些业务提高也的确不容易。读了陶老师的教育讲演录之后,深知自己做了十几年的教师,拥有的只是那么丁点专业知识,不仅术业无专攻,文化也不曾有啊,自己读的书太少了。
说实话自己非常清楚读书的好处,也一度下过决心要读好书,总是觉得没有时间,静不下心来读书,自从读了陶老师的书后,被陶老的读书精神所感染,陶老师能够在四十六岁时开始背论语,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能坚持背古诗,所以我想我也要使读书成为我的生活习惯。
记得以前读到过这样一段话: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手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奋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现在看来,这段话说的是那么富有哲理,我们是大海中的一滴,只有懂得正确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我们才会感到幸福。
老师们越来越忙了,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我以为是每天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一位学者这么说过:“‘我坐在这里,就是我所看过的东西的总和,如果没有阅读,我将一文不值。”作家余华说:“没有一位作家的写作史长过他的阅读史。就像没有一种阅历长过人生一样。”美国认为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也就是读书。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阅读应该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事情。
做人应该做一个幸福的人,那么做教师同样应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做一个幸福的人需要做一个对生活充满向往的快乐人;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需要做一个充满目标和志向的教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怎么样做一个有目标和志向的教师,让我们从中学会成为幸福教师的秘诀。在自己工作的同时享受着工作中的乐趣,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真是一本好书!
老师们,投入书海,打点自己的幸福人生吧!